北京市住建委主任表示将加大租赁房供应量
列席人代会的市住建委主任隋振江昨天(27日)表示,北京的政策性住房将坚持“租售并举”的方向。同时,还将大力鼓励开发商继续持有其建设的商品房,按照市场租金,用于出租。
去年,北京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公共租赁房的政策,而且公租房在北京政策性住房中的比重在不断加大。隋振江表示,今年北京将开工建设和收购8000套公租房,政策性住房正逐步由过去的“以售为主”向“租售并举”转变,而且“租售并举”对于北京将是一个应该坚持的方向。 隋振江说,除了政府正在试点推进的公租房之外,市场上商品房租赁活跃程度也在不断增强。“今年除了加强公租房建设以外,还有一条,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提到,要加强房屋租赁市场的管理。通过完善租赁市场的管理,使房屋租赁市场可以给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他表示,北京目前的租赁市场最紧迫的,一个是解决增量问题,一个是解决存量问题。“增量方面,政府将通过公租房建设,同时将鼓励企业加大租赁住宅建设。” 对于开发商来说,虽然是按市场租金来收取房租,但资金回笼仍然没有卖房子快,而且长期的贷款也很困难。隋振江表示,目前住建部正在研究试点,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解决一些租赁住房建设的融资问题,北京也将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对话 公租房并非只限北京户籍 新京报:解决住房问题,应该是通过买房,还是租房? 隋振江: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和购买能力的人群,可以通过购买商品房和相应的政策性住房来解决。有些不具备这样的购买能力,但又在北京获得工作机会和发展机会的,可以通过租赁来解决。 新京报:租房的人群,往往都会希望能长期稳定的租住。 隋振江:这方面我们正在进行研究,主要将通过健全规范相关的制度,另外要加强市场的监管和服务。 新京报:北京已经表示园区可以建设公共租赁房,提供给园区内的员工,并不限定为北京户籍。这是否意味着公租房将成为保障房放开户籍限制的切入点? 隋振江:在公共租赁住房的管理办法中,已经体现了这样的精神和要求。所以对它的受益面,原则上都有了规定———在北京的常住工作人口的过渡性安置需要。并没有明确户籍是唯一的原则。 新京报:是否所有的外地人都可以申请公租房? 隋振江:还是要根据保障的能力和需求的状况,进行合理的规范。 新京报:是不是目前还只有园区可建公租房提供给园区员工? 隋振江:对。外来工作人口,主要还是依托单位来解决。 新京报:租金是否会比市场租金要便宜? 隋振江:肯定要有优惠的。 ■ 声音 北京应该优先满足居民的自住房需求,尽早抑制非自住的投机性购房。建议居民按地区分类购房。 政协委员王华民认为,疯狂的投机性购房,是北京房价非理性暴涨的原因之一。本次政协会议上,王华民提交了一份提案,他建议,将居民按地区分类,对购房数量进行分类限制。城八区居民年满20岁以上时,每人可以但只能限购一套北京的商品住房,如需购买新房,必须卖出目前已拥有的住房。 VS 现在北京的经济适用房只对北京户籍的申请人开放,但总有一天,所有外来人口也应具有同等的购买权。 政协委员郭滨认为,虽然现在北京的经济适用房只对北京人开放,但总有一天,所有外来人口也应具有同等的购买权,政府应当有这个胸襟和眼界,看到未来的这一天,在此基础上制定中长期的土地供应计划、经济适用房建造计划,否则,未来就会遇到一个接一个的矛盾。(左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