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家房企负债超5100亿 "不差钱"背后隐藏债务风险
以下为中央电视台《新闻1+1》2010年3月25日完成台本:
——“不差钱”背后的债务风险!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在房价高起、地王频出的今天,你能够想象那些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商,而且是上市企业的身后,居然是背一屁股的债吗?截止到3月23日,已经公布了年报的67家房地产上市企业数字显示,他们在过去的一年里面净利润是282.4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成左右。而与此同时,这些公司的负债已经超过了5100亿,这个巨大数字反差说明了什么呢? (播放短片) 解说: 如果问去年最风光无限的行业是什么?想必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房地产。一个个天文数字的地王横空出世,在各种政策洗礼下的房价依然媲拟一切,房地产公司还不都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前天沪深两市67家房企发布的年报显示,看似“不差钱”的上市房企,其实债台高垒。有人算了一道数学题,一年利润282亿,负债5100亿,5100除以282,等于18.08。也就是说,用同样的利润白干18年才能还清债务。 在房价还在继续爬升之时,有媒体对房地产上市企业的年报进行了分析。截至3月23日,已公布年报的27家公司,在2009年合计实现净利润282.47亿元,较2008年同期增长了7成左右。有14家业绩同比翻番,40家毛利率超过30%。 耐人寻味的是,在这67家公司亮丽的业绩背后,他们的债务总额却高达5100.62亿元,同比增长了34.34%,多数房企的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上,其中保利地产去年的负债总额达到628.69亿元,同比增长了249.10亿元。 叶檀(财经评论员): 那就说明我们的房企扩张是在走规模扩张之路,他们未来整个公司的情况,包括他们未来的融资渠道,我觉得都是有一定的风险的。他未来需要不断现金投入才能进行产出,而他产出这部分的利润又不足以覆盖他的负债这一块儿。 解说: “不差钱”,在2009年的房市持续火爆之下,几乎是人们对于房地产企业的普遍共识。这一点,人们在地王的不断产生、楼市的惜售之中都能读解到。可是,持续的扩张似乎在说明资金的压力正在形成。 叶檀: 他们面临的挑战,我想主要是取决于一个货币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因为如果我们的信贷控制更加紧么我们整个的资金链条在缩短,杠杆在缩短。比如像上海提出来让开发商土地成交之后,一个月之内就要交50%的地价,这些东西对于开发商的资金链都是非常非常大的考验。 顾云昌(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 希望我们的,特别是上市公司,要控制好资产负债率,一旦如果有风险的时候,他抵御能力就强。所以应该说,公司的扩张要保持适度,要在好的年景要做好坏的打算,这样使公司保持一种比较健康的发展状态。 解说: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其自身在市场中的盛衰成败也许并不值得稀奇。但是,众多的专家和媒体所忧虑的,是这种不断的举债经营如果遭遇到环境的变化,是否可能会引发金融风险。 叶檀: 像上市公司的话,我们只知道他的负债增加了,但是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整个证券市场的融资这一块儿,我们还没有计算进来,如果计算进来的话,应该比我们现在所看到的5100亿应该要更多,他的资金需求要大得多。 字幕提示:目前,至少有66家A股上市房企提出再融资预案,募集资金接近1500亿元 主持人: 今天我们演播室特别请到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的副主任韩保江教授。 韩教授,刚才我们看到两个数字,一个是负债5100亿,一个是净赚了280多亿。这两个巨大数字我们看一下,它是不是安全的一种举债? 韩保江(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 我觉得已经出现了不安全的信号。因为房地产企业跟其他的制造业最大的不同,它是靠贷款,也就是靠流水来支撑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有朝一日一旦这个流水,没人给他提供这种资金了,那么这房地产很快就瓦解了。 主持人: 你看它银行贷了5100亿的款,银行有赚头,然后房地产商有赚头,也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这里面谁是输家? 韩保江: 我觉得输家就是,一旦这个泡沫破裂没有赢家,所有人都会在这种风险当中,承担着自己不应该扩张性发展的这样一种代价。 主持人: 你看,它2009年是欠了5100亿的债,如果想继续发展的话就得再融资,在债台高筑的情况下,银行会不会再继续给他们融资? 韩保江: 刚才你讲得非常好,因为他现在已经捆绑到一起了。如果银行不供它,这个房产企业垮了,银行的贷款收不回来,那么银行有问题,现在企业如果没有银行的注资,企业不能发展。因此现在无论是银行还是房地产企业,都在赌未来中国房地产的走势,如果房地产走势是涨的,那么大家都相安无事,如果有朝一日房地产价格跌下来,就像击鼓传花一样,房地产下跌的风险顺着就会传达到房地产企业和银行。 主持人: 目前这种情况会让人想到1998年抗洪的时候,比如说到了下游之后,洪水一下子来了,在地上就把这个堤坝越修越高,把这个洪水就等于抬起来了,目前是不是可以这样的比喻? 韩保江: 我觉得比喻非常恰当。要想控制这个,一个就是你能不能始终能够举下去。过去我们讲叫“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将来一旦有一个小的闪失,那么这个风险可能就迅速地扩大。 主持人: 这是一种可能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会不会洪水量再大的时候,我们继续堤坝垒不上去了? 韩保江: 有可能。一旦将来房地产市场走势看跌之后,无论是资金供给商还是房地产自己,它都会慢慢地减少。这个减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通过流量的减少,也可能慢慢地把风险降低到一定的水平。 主持人: 我们现在不希望洪水越发越大,现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当它已经成为一种地上河,堤坝已经垒得很高的情况下,要让它安全运行应当怎么做? 韩保江: 我觉得这是我们今天讨论最核心的就是,银行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资产负债率。 主持人: 但是刚才您说了,银行和房地产企业几乎已经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了。 韩保江: 企业也要控制自己的负债率。为什么呢?因为负债本身不是无代价的,你借了人家的钱,你就要给人家还本付息。一旦当你的房地产价格下跌,你筹来的钱或者挣来的钱不足以还本付息的时候,那你的企业就面临着倒闭。企业一倒闭必然把银行捆绑进来,这一捆绑,银行是什么?中国的银行主要是国家的,把整个国家都会捆绑起来,所以这个风险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 刚才我们看了一个数字,就是2009年相对于2008年,即便它借了5100亿的债的情况下,净利润增长是70%。今年有没有可能再达到这个数字? 韩保江: 我觉得还有可能。为什么?因为今年从房地产走势来看,“两会”刚结束又出现这么多地王。地王的出现,除了房地产业本身这种盲目扩张的可能之外,我觉得现在老百姓持币待购的这种压力,也给房地产带来很多侥幸的这样一种机会。
主持人: 刚才我们通过短片和教授的分析了解到,一些房地产企业是在负债经营。而我们再看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用举债这样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发展。 (播放短片) 解说: 67家上市房企,高达5000多亿负债,这样的数字能不让人心生忧虑吗?可是,今天我们关注的新闻还有更让人忧虑的数据。 12.06万亿。3月22日,在湖北省经济形势及重大项目信息通报会上,湖北省发改委主任许克振介绍,全省重大项目库已入库项目3.76万个,投资总规模达到12.06万亿元。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文章内容,这些项目最迟将在“十二五”初开工。这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地方政府公布的最大规模的投资计划,相当于去年中央4万亿投资计划的3倍,更是2009年湖北省GDP总量的10倍。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如此大规模的投资意味着什么呢? 字幕提示:湖北卫视节目资料 同期: 迄今为止,省这一级别的行政区域当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手笔,我想这些会直接带动中部地区,特别是湖北省相关的一些股票出现上涨。 解说: 最新作出反馈的就是股市,消息透露第二天,湖北板块在股市崛起,武汉控股、三安光电涨停,华新水泥、鼎龙股份等股票也高居涨幅前列。截至收盘,有交易的65家湖北股票整体上涨1.58%,居市场涨幅前列。 与股市的热捧不同,这一消息在媒体上受到的却大多是棒喝,大家都在担心,如此大规模的投资钱从何来? 湖北当地的《楚天都市报》报道,根据规划,预计在2012年前开工的项目有1.3万个,约需资金6万亿元。 省发改委算了一笔账,2009-2012年全省投资来源为5万亿元,分别是:各级财政性资金4300亿元,国内贷款7700亿元,企事业单位自筹32500亿元,利用外资、债券等其它资金5600亿元。如此算下来尚有1万亿元的资金缺口,湖北省发改委主任许克振表示,湖北省民间投资占比例低,有较大增长空间。对此众多的评论就指出,在今天信贷收紧,融资平台面临整顿,特别是经济充满着不确定因素的局势下,如此大规模的投资究竟会带来什么呢?当地政府对经济走势的判断以及行为,是否和当前控制投资、启动消费,特别是经济调整和转型方向背道背驰呢?天量投资又是否会引发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一系列的问号摆在了各大媒体之上。 主持人: 我们马上来连线一下湖北省发改委的王副主任。 王副主任,您好。 王玉祥(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您好。 字幕提示:电话连线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玉祥 主持人: 我们知道中央这4万亿是3年下发下去,您这12.06万亿是多长时间用完? 王玉祥: 是这样的。我们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我们这个投资实施时间大约是2010年到2015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项目库。 主持人: 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是什么意思? 王玉祥: 今后一个时期就是延后一、两年,就是说到2017年或2016年。就是说2010年到2015年这是今年和“十二五”期间我们制定的项目库,有些项目是策划项目可能是往后推迟的,是这样的。 主持人: 另外一个,12.06万亿这是一笔很多的钱,很大的数字。用多长时间能够筹来呢? 王玉祥: 是这样的。我们算了一笔账,主要先说投资渠道,目前我们算在6个方面:一个是预算类投资,第二个是国内贷款,第三个方面是债券,第四个方面是利用外资,第五个方面是企业自筹,第六个方面是其它资金,主要是城镇以下的投资。 根据近几年我们省投资的筹措情况,经过初步测算,12万亿在今后6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通过上述6个方面是完全能够满足需要的。 主持人: 但是我不知道您注意到没有,今天这12.06万亿的计划一出,很多人都质疑这个,甚至棒喝这个,我不知道您看了没有。你们在分析它的可行性的时候,风险在什么地方? 王玉祥: 我们分析以后它的风险,客观地讲,上项目都有风险,都有利有弊,但利弊权衡一般取其利、舍其弊端,努力追求这个项目投资的效益最大化,也就是追求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主持人: 好,也就是说风险是在你们的可控范围之内的? 王玉祥: 对。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 王玉祥: 这个风险大小不同。 主持人: 好的,谢谢王副主任。 韩教授,您听到了这12.06万亿和三点几万个项目,将近四万个项目库,您是什么感受? 韩保江: 我一看这个数字,一下把我唬住了。 主持人: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韩保江: 我感觉好像,是不是现在吹牛不上税了。 主持人: 您就认为这是一种吹牛,为什么? 韩保江: 因为特别是现在整个世界经济形势还处在复苏和萎靡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当中,中国的经济不均衡性很大。特别是在我们现在追求发展方式转变,追求结构调整当中,都需要有一些新的项目。新的项目你要、我要,难道所有项目都会跑到一个省里去吗?所以因此我就感觉到,作为一个省,特别是作为一个中部地区欠发达的这样一个省份,搞这么大规模的建设,而且刚才这个主任也讲了,似乎好像动态的说得很清楚,但是我觉得这个资金筹集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