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通州房价还需要不断夯实
北京中原根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整理的数据显示,新“国10条”后北京通州区总预售项目9个,总提供房源数量为2552套,而其中签约量仅为264套,签约率仅为10.3%,九成房源滞销。一个区的销售量,还不及一个项目的销售量。通州也顺带成了除朝阳和海淀两个大区外,楼市存量最高的区域(占到了北京全市存量的20.4%)。
涨得越快,跌得越猛。通州的房价在验证了这句话的同时,也让我们见证了城市新区或者卫星城和城市核心区的差别:新区或者卫星城市的房价还是有很大不稳定性的。一方面,新区鉴于其规划蓝图和未来前景,总是会像概念股一样被炒作;另一方面,价格严重透支本身和任何政策调整的风吹草动都会冲击到购房人的投资或置业信心。毕竟不是四环内的稀缺资源和核心区域,毕竟很多规划还在图纸上,毕竟也有很多替代区域选择,为什么一定要选择通州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房山大兴成了通州的竞争对手。 同样有规划助力,有交通瓶颈的打通做支撑。更重要的是,在高房价惹得“刚需”怨声载道的当下,房山大兴的价格优势使得通州离北京最近的价值几乎无从体现。再加上前期恶炒带给市场的负面影响,通州最近的“不顺”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对通州的开发商来说,这也是一段难熬的日子。已经开盘的滞销或者零成交项目给想要开盘的项目造成很大的压力,除了一再推迟开盘外,开发商似乎也找不到什么“灵丹妙药”。会开得再多,调研做得再充分也没多大意义。谁也不想冒开盘遇冷的风险。所以宁愿等政策调整的信号,或者宁愿让刚需更急一些,看到房价下跌实在无望,最后忍不住出手购房。 实在的危险也是存在的,没有人用自己的钱搞开发,一天跑掉一辆奔驰车的压力总会使得企业领导人在降与不降之间做出选择。市场存量的堆积也会增加相邻区域项目之间价格竞争的冲动。毕竟刚需有限,辛苦累积的客户也有可能流失。 楼市成交实现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区域房价被接受被认可的过程。北京核心区域房价相对高企部分也可以解释成该房价已经被市场接受,高有高的道理,但这显然对卫星城不合适。通州的房价既然不被市场认可,自然也就需要有一个回落夯实的过程。当然,这个夯实不是千篇一律的降价呼吁,也不是说房山大兴就一定比通州的明天更美好,而是希望每个项目都根据自己的优势劣势、品牌和资金实力,慎重甚至谦虚地定价开盘,争取购房人的早日认同,也迎合市场尽早回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