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首页 - 二手房 - 新房中心 - 写字楼 - 家居 - 装修 - 房产金融 - 免费发布 - 视频看房 - 楼市杂志 - 评论 - 合同 - 国家政策 - 房产知识 - 互动社区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写字楼新闻
远洋地产:在提升城市价值中发展融合-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
远洋地产:在提升城市价值中发展融合
发布时间:2009/6/23 19:45:20
来源:新华房产

    核心提示:

    远洋地产创立于1993年,2007年9月28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为内地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十强之一。2004年-2007年期间,在北京出售的总建筑面积排名北京第一,是北京最大开发商之一。

    北京房企城市公共价值调查报告系列报道,是"建国60周年房地产成就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寻找北京城市发展的"城市英雄",基于"远洋地产"品牌在北京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采访到了远洋地产市场部总经理肖劲,通过对企业重新梳理、构建房企在城市发展中价值路线图,使人们以全新视角去客观评估房地产企业在城市公共价值方面的功与过。

    精彩观点:

    房地产的核心问题是土地,关键是要把土地的价值给分析好,才有可能把土地开发利用好。

    远洋强调项目个体与城市整体的融合,而不是靠标新立异的、特立独行、吸引人眼球去凸显自我,是要让项目本身的价值回归城市,自然的实现融合。

    房屋建设完了,而房地产商的服务才刚刚开始,客户实际的使用价值才刚刚开始。

    1、请你简单回顾公司在北京发展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公司项目和城市区域格局发展的互动关系?

    肖总:公司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伴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过程。公司成立于1993年,到现在已经成立了16年了,公司的前身是中原集团所属的一家负责机建的公司,当时完全不是一个市场化或者建设商品房的公司,这阶段大概有4年的时间。一直到1997年,公司总裁、董事长李明来到公司,从那以后公司有了一次战略转型,之后是以商品房建设为主、走市场化道路的公司,公司的名称也发生改变,叫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这个阶段大概有五六年。到2002年,公司与中化合资,形成了合资公司,双方各出50%股份,真正走上了股份制的道路,这时中远集团并不是公司唯一的股东了,这个阶段大概有三年左右,到了2006年,公司开始启动国际化(IPO)这个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吸引到了更多的股份,中远和中化的股份都有所下降,到了2007年9月28日公司在香港正式上市,原有的国企背景的股份降低了,现在原有的国企背景股份只占30%左右,剩下的40%左右是公众股,还有一部分是社会上发行的散股,也有一部分股份是投资机构的股份。目前公司已经真正成为了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

    回顾公司发展的历程,公司就是国家房地产行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很多国有企业一样一步步随着政策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最终走上到今天的市场化、股份化的道路上来的。当然公司也是由小到大,项目由少到多,由单一到多元,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现在来看公司的成长在建国60周年中国房地产的发展中,还是很有代表性的。公司项目的发展也是伴随着城市格局的发展、城市发展而发展的,有很多项目现在回顾来看,都已经淡漠了,不是很吸引人眼球了,但是当时推出的时候都属于每个区域的标杆性项目,比如当时在西直门推出的项目--远洋风景,在西直门属于很有名的项目,因为它有景观、有整合、而且售价在西直门也是最高的,后来又开发的远洋天地,当时也是很有名气,售价一路走高,之后远洋山水、远洋自然、远洋一方、远洋万和城等等一些列项目都在城市区域中成为了标杆性的项目,实际上我们现在回头看这些项目,当时都是比较好的项目,但是事后再看这些项目,也淹没在城市的发展中,这就说明城市本身是在不断发展的,远洋地产也只不过是在城市发展的某一个时间点,给城市发展做了一点点贡献。

    2、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描述你心目中的北京城市形象,它会是哪几个关键词?在贵公司开发的项目中,你认为最能体现北京城市形象的是哪一个?为什么?你是如何处理地产项目个体与城市整体形象的关系?

    肖总:北京的形象可能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触,我自己概括描述北京的城市形象,仅代表我个人观点,不具备代表性。我想用几个字来描述北京的城市形象,第一个就是大,我所去过的城市比北京大的城市不多,在世界上可能也是这样的,北京是一个很大气的城市。第二个就是多,目前北京的确是多元化了,只是我们的多元化和国外的多元化还有所不同,国外的多元化可能是不同的政治背景、不同的人种、不同国家都组织到一起,北京也差不多是这样的发展状况,我们身边遇到的人和事,也是完全是多元化,很难用一种文化、风格来形容北京的城市形象。三个是两个字"国际",北京现在已经完全国际化了,从我们现在的生活、工作、产品、早很多年前都在参考国外的一些项目或者请国外的设计师设计、或者在设计过程中融入一些国外的元素,包括我们的服务也在和国际尽量的接轨,北京城市形象就是国际化,特别在奥运之后,更能体现出来,我们的楼书双语的,物业上的公告也是双语的,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北京现在国际化的特点。

    在我们公司开发的项目,我认为能够体现北京形象的是万和城这个项目,为什么是这个项目呢?除了有天生的一些条件,还有后天我们给它做的一些定位都能够反映出来,首先这个项目处在东四环的东头,去东三环、东四环、往中关村方向走都非常方便、地理位置决定这个项目一定是个国际化的、高端项目,而且是多元化的城市综合体。第二这块地的本身价值也很高,公司获取这块地是通过招投标拿到的,当时竞争很激烈,大家都认为这块地的价值很高,既然是高价值的地,公司也不愿意去做一个很普通的项目。第三是时机很好,这块地的规划设计,前期定位、产品服务都在在奥运会前,在奥运会前就赋予了它很多希望未来,这些东西也都承载了国际化、高科技、人文、节能环保、以及更多的满足客户要求的服务等等。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条件结合到一起,我认为这个项目最能够体现北京现在的城市形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目前这个项目每天的客户都很多,这些客户有的是购房的,有的就是参观学习的。

    一个项目不可能割裂城市而独立存在,无论是立面的形象也好,还是人在项目内部的体验感受,肯定要和城市融合而不能完全从城市中割裂出来。我们到国外去看项目时,发现都是这样的规律,只要是好的项目,一定是要和城市融合的。因此公司在开发项目上还是比较讲究和社会和环境、文化、习惯相融合的,比如,万和城这个项目,项目的立面是城市的景观,所以要把这个价值交还给城市,公司在做每个项目都会加大外立面的投入、配套设置、夜景的景观照明投入,这样加大投入有几点好处,一加大投入使项目本身自身形象提升。二,尽量做到项目不过时,使用五年、十年不觉得俗气过时。三增值,让产品增值客户才能满意。远洋公司实现项目个体与城市整体的融合是靠这种加大建筑外立面的投入、增加配套设置、提高维护和服务质量等方式来实现的,并不是靠标新立异的、特立独行、吸引人眼球去实现融合,是要让项目本身的价值回归城市,自然的实现融合。

    3、 善待城市,善待土地,是目前房地产业界比较流行的说法,房企如何善待城市,珍惜土地,贵公司的看法是什么?又是如何实践的?

    肖总:这是个核心问题,房地产的核心是土地,并不是说房屋多么多么好,房屋本身有可能还是贬值的,但是房子还升值为什么呢?关键是土地升值,也有人说房地产的关键就是"位置、位置、位置。"所以对位置的理解、挖掘是一个房地产的核心业务,很多工作可能有所偏差失误,主要原因是对位置的理解偏差上的失误,我们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所以我们主要的工作还都是在分析土地,公司有两点是非常关注的,第一点就是获取土地,很谨慎的,调全公司的力量是研究后再去获取土地,另外一点就是,获取土地后在使用时我们也是非常谨慎的,公司有一项工作叫用地价值分析,这个分析可能是公司自己做,也可能委托做,也有可能是共同来完成的,但不管怎么做,用地价值分析这项工作在公司都是重中重,只有做好了用地价值分析,才有可能做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客户定位,做好了这几项定位才有可能有规划设计,才可能有产品设计,才能有后面的营销服务等所有的事情,所以一步一步是推着来的,但其中的核心关键基础都是用地价值分析,土地资源对于一个国家对于一个城市都是稀缺的、地有很多,但是好的并不一定有很多,关键是要把土地的价值给分析好,才有可能给开发利用好。

    4、 您是怎么看待房地产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地产商的一个包装道具还是房地产项目的本质属性?

    肖总:文化与房地产这个问题很大,我觉得这是整个民族、社会的一个缺失,并不是现在就比以前做的好了,不光是房地产、城市的规划、发展,都与文化有些脱节,现在去任何一个城市都一个面貌了,也没有说那个城市就非常有文化气息,把传统文化挖掘的非常好,而且还赋予到城市的开发建设中去,房地产商也严格遵循这个文化规则,使这个文化发扬光大,现在好像不是这样的情况,现在好像是文化的缺失、在没落。这是一个很大的功课,可能是一个国家需要倡导的,行业主管部门、或者是行业协会、专家需要倡导的,当然也需要房地产开发商去做的,但是实际执行是很难的,至少在我从事房地产工作这些年,很少看到有哪个项目把房地产开发和文化融合特别好,也可能很难,也可能是社会的风气的导向不支持,真正做好的不多,我们在文化这方面还是去做了努力一些努力的,希望能在整个行业对文化的认知上起到一些作用,我们在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第一,我们倡导教育,我们希望在我们的每一个项目都有一个很好的学校,也花了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去联合好的学校,也起到了好的作用,我们采用的是这样一种与文化相关联的方式。第二,在节能环保方面愿意加大投入的,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老社区、新绿色",包括新项目里也是这样加大投入,因为我们国家传统文化骨子里有这种节俭、和谐、融合的这种文化气息。第三,我们愿意去赞助资助和文化有关的事业,做的文化方面的投入,在多方面去做一些努力。文化不应该仅仅成为房地产包装的道具,我们看古建筑,都知道这个建筑是哪的,是哪个时期的,为什么现在建筑,就不存在这个可能性了,现在看不出这种符号了,我们去全国去看项目学习,也是互相抄袭,房产开发都已经同化了,看不出现在开发的项目代表了时代特点,所以说遵循文化、保护文化、挖掘文化应该是开放商的努力方向。

    5、 近年来,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从国学的兴盛到中式人居的复兴,您作为一个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评价中国传统人居文化的现实价值?

     

    7、 远洋地产品牌在北京市场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深受客户青睐。根据权威机构统计,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在北京出售的总建筑面积排名北京第一,是北京最大开发商之一。在您开发众多项目的同时,我们观察到了贵公司还做了很多的公益活动,作为房地产企业做这些公益事业是出于获得一些"第一"荣誉的压力,还是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真的有所考虑,请您谈谈贵公司做这些公益事业的初衷 ?

    肖总:这个是主动自发的,没有任何部门、机构来强制要求我们做一些公益事业,所以我们做公益活动是不存在压力的,从2006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做"老社区新绿色", 这些都不是我们开发的社区,做了100多个,近200家社区,去给一些老的社区去做一些环境改善工作,能够做一些节能、环保、文化体现、里面包括垃圾分类、雨水收集、绿色植物的修建绿化、道路重新优化。今年是第四年,今年也不仅仅在北京做,在外地都在做这个事,包括单位的员工都作为志愿者,经常到小区去植树、绿化,没有人要求我们这样做,但是我们一直坚持很多年,在北京很多老社区的项目因此得到了改善。

    去年公司成立的远洋基金,主要对四川地震,进行一对一的对口支援活动,另外在教育方面公司也做了很多投入,主要采取改善、联合的方式,主动找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合作,到现在为止投资已经1亿以上,这就是一种对社会的回报,就是一种社会责任,我们没有更多的想法,房地产应该承担这样的社会责任。

    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就是,房屋建设完了,而房地产商的服务才刚刚开始,客户实际的使用价值才刚刚开始,房地产公司不能以售完为止,要把以后的事情都为客户想到,作为房地产开发商仅仅是把房子卖出去就算了事,就完了,以后不管了,我认为那么这个企业做不大。一定要把客户服务好,把产品不断维护好,甚至成为社区服务的典范,别看这个事情是有投入,但是实际上还是有回报的,客户会对开发商会非常认可,再开发第二、第三期也会得到认可,这就是开发商的一种奉献,它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国外一些成功开发商也都是这样做的。(张志鹏)

    肖总:借助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文化名人的话来回答,范增说的很好:"要想做文化、做文化人,第一步就是学国学。"现在说中国传统文化,要与国学相挂钩,包括当代的文化名人、于丹也好,抛开他们的所承载的话题,最终说的都是国学。中国传统的邻里、以孝为先的伦理呀,和过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包括我们的生活都是和以前发生变化,同事之间的沟通都是QQ和MSN了,不可能回到从前了,这和我们时代发展有关,传统文化的复兴不是开发商能解决问题,我觉得我们要么去适应,要么去改变它。

    6、 创新是企业基业长青之源,一个卓越的企业必然是善于创新并带领行业的整体进步,贵公司作为北京房地产的代表企业,在哪些方面为北京乃至中国房地产带来新思想、新理念、新创举并引发了行业的跟进和进步?

    肖总:创新的确是很重要的,是行业发展的源泉,中国的房地产创新是比较少的,咱们的邻国日本,一个房子里有专利技术的有七八十项,可能有些专利已经不在专利保护期了,但是曾经房子里面是有很多的专利的,而我们的房子里说我们这项受专利保护别人不能这样做的,几乎没有。我们基本上都在复制,创新的确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其实创新并不难,又觉得有两点,第一要多和客户去沟通,创新应该源自客户的需要,不是天马星空的假象,客户有这个需要,这个创新一定会被接受、流传下去。第二是研发人员深入一线,只有研发人员发现了,才能把它设计出来,也许并不是我们研发人员水平差,可能是很多好想法最后没法实施。

    比如我们万和城项目,首先是一个台地项目,地势本身是平的,但是人为的把地面抬太高了,现在这个项目收到了很大的关注,很多企业在学习觉得挺好的,第一自然景观很自然,很容易形成高低错落,流动的景观,比如流水自然就向低处流,树木会有层次。第二自然就形成了人车分流,成为严谨的人车分流。第三,在安全方面就有了保证。第四,在节能方面,地下停车场一半是在地面的,就不用灯光照明了,自然采光。当然这在前期的投入是很大的,但是和以后产生的各种效益回报看是有价值的,也给社会、给客户创造了价值,像这种项目要长期的做下去。公司成立到现在每一个项目都有这样的亮点,比如远洋天地,每个楼层都有几个户型是玻璃墙,我们叫海王星。比如远洋自然,保留原生树。远洋一方,微地形,自然为主,以区域不同的定位,老人的区域,遛狗的区域等,形成很多小组团花园,每个项目都在尽量的去做创新的工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Copyright© 2006 www.shoukaos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   版权所有
北京通州云景东里10号0604室 TEL:+86(10)88789402 13132282109
E-mail:bjbangonglou@126.com QQ:5651564 京ICP备2024054193号-1  技术支持:手靠手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未经本网站书面许可不可转摘 北京租写楼就找北京手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