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的摩天居住梦想,成功“登顶”新世贸后
在成功“登顶”纽约新世贸中心(自由塔)后,冯仑酝酿着对中国轰轰烈烈的城市化和都市居住方式发起一场“梦想风暴”——在1~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建造一个体量50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社区,这个社区将由十余座300米以上、互相联结的高层建筑构成,整个社区预计承载的生活人口高达数十万人…… 听起来是不是更像另一个星球上的午夜电台故事?近日,前门23号,在由冯仑策划的“立体城市:未来中国——国际建筑与艺术邀请展及跨学科论坛”中,多位国内外知名的建筑规划大师、机构发表了对未来建筑的畅想,其中“世界生态建筑之父”——意大利裔美国籍建筑师与城市规划理论家保罗·索莱里(Paolo Soleri)首次来到中国参展并发表演讲。
冯仑相信,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波及面最广而造成后果又最不可预测的一场大行军,越来越多的人们要在城市中寻求实现自己的居住梦想,而付出的代价则是耕地、绿色的减少、交通的拥堵、碳排放和温室气体的增加,以及每天都要面对的房价上升曲线。这些城市化的副效应一定会将相当一部分人拦截在城市的大门之外,令他们成为都市化进程的牺牲品。他认为,高容积率在中国中部、东部省份的中心城市城市化中势所必然,在这个基本判断下,“立体城市”创意方案将为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的人地矛盾试验出一条未来之路。 当日,冯仑的“立体城市”论述一经公布,立刻在会场制造了重磅话题炸弹。正如预料的那样,与会的多位建筑专家从各个层面表达了对这个未来解决方案的赞赏、质疑和谨慎欢迎。但是,这场观念之风已经由此吹出。 在发言中,冯仑更是对外首次透露,他已经个人出资组建了一家公司,旨在为这个“立体城市”的论述寻求技术可行性分析和商业前景的周密论证。显然,在过往的商业经验中频频表现出对超高层建筑强烈兴趣的冯仑,这次已经圈定了下一个挑战的对象。 但是,这一次他会成功么? 其一,在居住安全上,这个立体城市是否值得信赖?以十年为一个观察期,超高层建筑在全世界范围内正迎来一轮新的建设高潮,即使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都无法破坏这一潮流。从迪拜到台北,从东京到上海,从纽约到北京,超过400米以上的建筑已经不算少数,更多的建筑还在默默蓄势,故意降低施工速度,以等待潜在的竞争对手最终定高,从而完成最后一次超越。 然而,这些建筑多为公建设施,主要满足办公和观景需求,超过400米以上以居住为主要设计目标的大厦还为数甚少。但是,从技术上讲,已为立体城市的拔地而起创造了技术条件,全世界范围内的超高层建筑技术已使摩天住宅小区不再是个想象。 其二,在居住成本上,这个立体城市是否能够“价廉物美”?冯仑认为,在设想中,他有信心将这类建筑的销售价格控制在数千元/平方米以下,这能够吸引绝大多数购房者。另外,在这个摩天立体城市中,设计有商场、写字楼、学校、医院等功能,可以满足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健身等一系列居住需求。整个超级社区在很大程度上本身就能够完成经济自我循环,也为公共服务成本大幅降低创造了条件。 其三,在居住习惯上,立体城市的绿色、节能和完善功能服务能否培养出足够的“粉丝”?冯仑认为,除非你有多年的恐高症,否则你一定会逐渐爱上立体城市的,因为你对它的优点会欲罢不能。他表示,居住习惯不会永远是令人们远离摩天大楼的障碍,事实上,在几年前,天津市民还不太习惯超过10层以上的住宅,但是现在,高层住宅的售价正在节节攀升。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你还会有不止一个担心,尽管提出来吧,冯仑和他的立体城市研究团队会接受你的“质问”,只要你相信他不是在开一个严肃的玩笑就行。我没有视作玩笑,我把这当作是一个好玩的故事,也许还将会是一个好的商业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