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成房岸线:新增土地多用于房产开发 实际造地是规划的30倍
据新华社电 在国家勒紧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楼市调控力度的情况下,部分沿海城市出现一股“填海建房热”。
有关专家认为,当前“海景房”过度开发,不仅加剧了房价调控难度,也潜伏着永久破坏生态、增加防灾压力、危及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深层矛盾,急需引起重视。 新增土地多用于房产开发 记者近日来到海南岛,一出海口和三亚机场,一个个推销“海景楼盘”的广告扑面而来。当地有关人士透露,海南岛长达300多公里的东海岸,已基本被开发商圈占,几十个“海景楼盘”正在火热开发中。不少楼盘通过填海不断扩建“海景房”。 在广东、山东等部分沿海城市,记者发现填海建房现象同样不少。填海新增土地除发展临海工业外,很大一部分被用于房地产开发。 据调查,广东不少沿海城市正谋划推进填海造城项目。其中,东莞拟在长安镇珠江口海域投资86亿元造地近2.9万亩,汕头市拟在港湾外围海域造地65.1平方公里,用于开发建设写字楼和高档住宅等。 实际造地是规划的30倍 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处处长李文君表示,填海造地很多情况下是人类不得已的行为,但受暴利驱动,现在国内部分城市热情颇为高涨,已偏离国家整体用海规划,出现过度开发的“虚热”苗头。 按照国家海洋局围填海总量控制规划,2011年辽宁省围海造地的面积仅为30平方公里左右,但该省沿海6市规划填海造地1000平方公里,两者差距竟达30多倍。 “填海造房热”的背后是暴利驱动。李文君说,围填海成本一般为每亩15万元至20万元,但转手拍卖给开发商,每亩地价动辄数百万、上千万元。开发商则看重“海景房”卖点,肆意抬高楼价。 助推房价潜伏风险 许多专家认为,“这不仅推高了房价,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没有好处,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吸引大量居民积聚在海岸线上,一旦发生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后果也很严重。” 三亚市迎宾路一家地产公司员工小蔡说,目前三亚湾海岸沿线的海景房“起步价”每平方米已超过3万元,而著名的填海住宅岛——凤凰岛,每平方米价格近10万元。 须刹住“填海造房风” “填海造房风”的出现,实质上仍是地方追逐土地财政的表现形式。许多专家认为,目前国家正强调转变发展方式,需多管齐下遏制围海造房之风。 李文君认为,应从源头加强治理,问责到人,坚决禁止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国家海洋功能区划的项目上马。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局长李立新建议,国家对胡乱围填海的不法企业应取消其用海资格,情节严重的应该取消企业经营资格。 专家普遍认为,对于围海搞房地产的要坚决否定,决不能把我们的海岸线变成“房岸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