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专家谈保障房建设:如何实现跳一跳摘桃子
社科院专家谈保障房建设:“只要勇于创新探索,就可实现‘跳一跳摘桃子’” 新华网北京7月5日电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正在大规模向前推进,造福住房困难群众。针对保障房建设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勇于创新探索,就可以实现‘跳一跳摘桃子’”。 中央确定2011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 针对这么短的时间内建设如此多的保障性住房,会不会出现闲置的疑问,倪鹏飞表示,今后5年建设3600万套,相对中国的应保人口仍是一个短缺的计划。按照中国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城市人口常住人口6.66亿人,约2.22亿多个家庭:规划未来5年增加3600万套保障房,仅占城市家庭数的16%;加上此前的保障性住房6.5%,这个保障比例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 倪鹏飞认为,保障房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保障房同商品房建设一样,可以增加就业、带动经济增长;保障房建设不仅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也使房价回归理性,大大降低居民的住房负担,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降低企业成本,吸引外来人才,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企业自主创新,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提高。 据悉,目前重庆加大住房等社会保障的力度,2010年生产总值增长17%,外商投资额、进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均增长50%以上。 尽管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过程中,存在资金紧张等重重困难,但倪鹏飞表示“我们具备解决难题的基本条件。只要勇于创新探索,就可以实现‘跳一跳摘桃子’”。 土地方面,中国城镇土地属国家所有,政府可以采取行政划拨或优惠出让使用权等提供土地支持。目前,中央已经制定了保障房用地计划,确保应保尽保。大部分地区需要解决的是加快落实用地计划,加快办理审批事项等问题。 资金方面,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能够提供规模可观的政策资金;另一方面,金融体系内部和民间储备了大量的可用贷资金。 “目前不缺资金,缺乏的是融资渠道。”倪鹏飞说,根据测算,2011年保障房建设需要直接投资1.3万亿元到1.4万亿元。中央目前投资1300亿元,还将继续追加;同时采取了允许发行地方债券,鼓励社保和保险资金进入等措施。地方政府通过支持发行债券和担保贷款,帮助企业和居民进行直接和间接融资,也可以通过注入财政资金或者将土地作价为资金注入,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 倪鹏飞希望社会为“改善民生的标志性工程”营造健康环境。保障性安居工程是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一个新事物、新课题和新探索,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不断地探索中前行,也需要通过社会的监督、批评来发现问题,改进和完善制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