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设央企应"有所为" 住房三轨制可有效控制房价
黄小虎:我国最早提出半市场半保障设想的是邓小平,他80年代讲解决中国的城市住房问题要走民建公住的路子,这个民建公住其实就是半市场,半保障。
黄小虎认为,半市场半保障制度,比较好的形式是发展住宅合作经济,群众通过合作社集资建房,政府从中提供一定程度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由于甩掉了开发商这个环节,房价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事实上,国外开展住宅合作经济已经有将近200年的历史,早有先例: 黄小虎:比如说德国的居民住房30%是有合作社提供的,欧洲其他国家,美国、日本等住宅合作社也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在我国住宅合作社作为非盈利的经济组织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对于合作社的扶持及保障力度,如土地供应,税收优惠,资金支持可以因时因地而宜,仅仅是没有开发商利用这一条,房价就可以控制在成本价格的区间。 也许有意,也许无意,对于黄小虎的这个观点,论坛现场的诸多官员和地产老总都没有做点评,不过,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认为,在保障房建设上,中央企业应该有所为: 王晓齐:在保障性住房方面,我们2008年-2010年,我们的16个中央房地产企业,就是主业为房地产的企业有11户不同程度的参与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共开发保障性住房面积3789万平方米,将近4000万平方米,如果按保障性住房每户60平方米计算,大概总套数是63万套。大概占同期保障性住房的10-11%。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百安接过王晓齐的发言说,在参与保障房建设上,他们已经有所为: 李百安:以施工总承包方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筑,这是主要部分。第二种方式以投资开发方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我们有四种投资方式,包括城市综合开发,保障性住房的直接投资,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的混合投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