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住房保障“全覆盖”
继今年3月底推出孔家埭大学生人才公寓一期(第一批)房源之后,6月21日,杭州市第二次区级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受理工作再次启动。 截至目前,杭州市、区两级合计已筹集、开工建设房源约190万平方米。2011年,计划推出市级房源600套,区级房源3000套。 多年来,杭州市将建立健全“杭州特色”住房保障体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坚持“租、售、改”三位一体,大力发展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危改房、限价商品房(拆迁安置房)、人才房等构成的多层次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加快破解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杭州市很早就关注到了‘夹心层’的问题,并着手建设和推出经济租赁房。杭州住房保障体系有许多方面的特色,多层次多元化全覆盖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局长周先木对本报记者表示。 多层次多元化 杭州市实施多年的经济租赁房与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的公共租赁房无异,但杭州市对“夹心层”的保障却要比国内其他城市多一重层次。 在一些城市刚刚着手保障那些买不起商品房又达不到经济适用房标准的“夹心层”群体之时,杭州市对那些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达不到申请廉租房标准的第二个“夹心层”也实施了保障。 一直以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危改房、拆迁安置房、人才专项房“六房并举”构筑起杭州市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杭州市廉租房保障制度建立于2001年,2008年以来已连续3年放宽准入条件,2010年廉租房保障范围已扩大到低保标准2.5倍以内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实现了应保尽保。 截至6月15日,杭州市主城区累计保障廉租房家庭10306户,占2010年年底主城区家庭总户数的1.54%。廉租住房货币补贴标准达到每月每平方米建筑面积30元,成为全国廉租房保障范围较广、补贴标准较高的城市之一。 始于1999年的经济适用房建设,截至2011年6月15日,杭州市主城区累计公开销售62455套,占2010年年底主城区家庭总户数的9.35%,建筑面积达519.49万平方米。2010年,杭州市主城区经济适用房保障范围从人均年收入在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下的低收入家庭扩大到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以下的中低收入家庭,提前两年实现省政府工作目标。 2004年,杭州市启动了区级公共租赁房,探索解决“夹心层”住房难题。2009年,《杭州市区经济租赁住房管理办法》颁布,并启动市级房源建设,首个田园地块项目建筑面积就达33万平方米。2010年,又在塘北、三里亭等6个配套成熟、区位优越的城区地块落实了171亩土地,加大市级公共租赁房建设。截至2011年6月15日,杭州主城区已推出公共租赁住房房源4375套。 危旧房改善工程是保障性住房“杭州模式”的特色工程,通过维修、拼接、重建、搬迁、去危改善等5种形式,杭州市实施危旧房改造176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 杭州市拆迁安置房建设和实施拆迁保底安置政策也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体系。2002年,杭州市首次在拆迁安置中针对生活特殊困难人员设立最低安置标准;2006年建立了国有土地住宅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最低保障政策,并与住房保障政策相衔接,正式纳入住房保障体系;2009年又创新实施了实物保底与货币保底并举的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拆迁补偿安置政策体系。至去年年底,主城区拆迁安置房累计保底安置8671户。 通过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截至2011年6月15日,杭州市主城区已累计保障住房困难家庭12万余户,占2010年年底主城区家庭总户数的18%。加上公房出售、租赁,累计保障住房困难家庭40万余户,占家庭总户数的60%以上。 更为难得的是,自去年起,杭州市经济适用房和拆迁安置房基本实现“房等人”目标。 市场与保障并非悖论 2011年国家下达给杭州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为44540套,其中新开工43040套(经济适用房10000套、廉租房1040套、拆迁安置房22000套、公共租赁住房10000套),廉租房租赁补贴1500套。 根据杭州市的部署,今年要新开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12799套、拆迁安置房25161套、公共租赁住房10051套,高于国家要求。 记者从已编制完成的《杭州市区2011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看到,杭州市区商品住房用地出让计划为3450亩,占住房供地计划的48.4%,而保障房用地供应计划为3680亩(不包括商品住房用地中建设或配建的10%保障性住房),占住房用地计划的51.6%。 在许多人看来,商品房和保障房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超过“半壁江山”的杭州市保障房建设会不会影响到其商品房市场的繁荣? “正如杭州商品房市场的繁荣支持了保障房建设一样,保障房建设也会促进商品住房市场的更健康发展,多年来的实践表明两者可以相得益彰。”周先木认为。 他表示,杭州市每年投入到保障房项目上的资金都保持在13亿~18亿元,这些资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商品房的土地出让金。 “早规划、早建设、早安置是杭州市保障房工程较为成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周先木说。 自1999年建立和实施保障房制度伊始,2004年,杭州市已初步形成住房保障体系。2005年后,力度更是加大,每年新开工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都分别在150万平方米和100万平方米以上。 尽管如此,杭州市的住房保障工作也遇到了一些困惑。 “主要是宏观层面上政策法律依据的缺失和管理过程中退出机制的缺位。”周先木说,国家目前还没有就住房保障领域的立法,住房保障机构设立与职能、保障范围与标准、保障程序、土地规划、准入与退出机制等方面都缺乏统一的法律依据,随着各地保障房建设的推进和深入,这些问题也将在其他城市暴露和显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