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首页 - 二手房 - 新房中心 - 写字楼 - 家居 - 装修 - 房产金融 - 免费发布 - 视频看房 - 楼市杂志 - 评论 - 合同 - 国家政策 - 房产知识 - 互动社区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写字楼新闻
太极湖集团暗弃景区门票经济模式-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
太极湖集团暗弃景区门票经济模式
发布时间:2011/8/8 7:52:26
来源: 中房报
  

  “我们要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山水人文大武当,让武当山旅游告别‘单一靠门票过日子’的历史。”湖北太极湖集团董事长杨青山在中国旅游区发展模式上有着自己的想法。

  目前,由湖北武当山特区政府和太极湖集团投资200亿元共同打造的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这个项目将主要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配套、拉长产业链条等措施,逐步形成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生态、文化、旅游、民生和谐发展的产业集群,实现景区经营方式的转型。

  实际上,景区经营方式转型已有先例。从2002年开始,杭州市政府就在国内率先提出打造休闲城市,决定对西湖实行免费开放,随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等相继开放。表面上看,杭州市每年损失了上亿元的门票收入,实际上却使杭州成功地实现了从“门票经济”向“税源经济”的转型升级。

  突破传统门票经济的发展方式也是湖北武当山特区甚至十堰市委市政府的意图,以门票作为经济来源的武当山正面临着业绩增长的瓶颈。转向产业经济成为了武当山旅游的新路径。

  取消门票

  一幅宏伟的生态文化旅游画卷正在湖北武当山徐徐展开。

  在湖北省“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下,这个背靠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面临烟波浩渺丹江口水库的景区的发展目标是完善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旅游产业链,成为鄂西旅游圈的亮点。

  目前,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已完成了整个区域的总体规划、环境评价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各项设施建设正快速推进。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最新版的规划面积已近100平方公里),分为3大区域21个组团。3大区域包括新城区、旅游区、发展区;21个组团分别是:养生休闲组团、旅游码头组团、主题公园组团、水上游乐组团、水上服务组团、森林公园组团等。

  “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建成之日,便是武当山景区取消门票之时”。太极湖集团负责人称。

  据悉,2008年8月开工建设的生态文化旅游区将于后年全部完工,将通过“区域综合发展模式”获利。

  杨青山娓娓道来了这一模式的由来及优势。

  其是以旅游产业为基点,通过生态工程、文化工程、产业工程和民生工程,最终实现城市乡村化、乡村都市化、文化活态化的新型社会,打造国家生态平衡发展示范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实现区域综合价值的最大集聚群落效能和边际效应。从而突破传统的门票经济。

  长期以来,我国景区普遍实行分权化治理:国家只给政策、不给经费,景区靠门票收入自收自养。门票收入已成为景区最大、最直接的经济收益,甚至有些景区的门票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50%以上。武当山景区便是“圈景式”开发的典型。尽管2010年武当山共接待旅游人数230万人次,门票收入首次过亿元,达到1.25亿元,但由于缺少延伸旅游产品与配套服务项目,武当山依然没有摆脱“观光旅游景区”的窠臼:游客白天上山看庙,晚上下山睡觉,有的甚至当天就离开。而依靠门票收入为主的旅游业总会碰到“天花板”,对于像武当山这样迅速发展的全国热门景区,游客数目将很快达到接待极限。随之的营业收入也将面临瓶颈,发展方式必须转变。

  “不收门票看似‘亏’了,但来旅游的游客却会增多,游客在景区吃住行等消费所带来的综合收益往往比门票收入更加可观。”杨青山说,打造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就是让游客上山观光旅游,下山养生休闲,乘船游游湖、晚上看看节目,体验体验养生项目等,实现产业经济转型。

  融资路径

  众所周知,旅游项目投资规模大,资金回笼慢。再加上太极湖集团不打算通过“卖门票”方式收回投资成本,更已做好“3年不盈利,7年不分红”的准备,太极湖集团资金可谓雄厚?

  “把资金以外所有的事情都解决掉,资金也就水到渠成地找上门来。”杨青山表示。

  但杨青山并没有给出资金来源的具体路径。

  “实际上,一大批有战略眼光、有资金沉淀能力、认知武当文化的投资人,形成了我们最原始的资本积累。”

  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上述太极湖集团负责人介绍道,集团现在也正在与各大旅行社、酒店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接洽。

  而据本报记者了解,太极湖集团的资金来源还包括贷款融资、私募、信托等。另外,其正在组建成立两家股份公司,也将成为重要的融资平台。

  “集团也将上市提上了日程。湖北省政府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太极湖集团的上市工作,争取将我们打造成湖北旅游第一股。”上述太极湖集团负责人表示。

  在雄厚资金的支持下及运营模式的突破下,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正带动武当山旅游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Copyright© 2006 www.shoukaos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   版权所有
北京通州云景东里10号0604室 TEL:+86(10)88789402 13132282109
E-mail:bjbangonglou@126.com QQ:5651564 京ICP备2024054193号-1  技术支持:手靠手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未经本网站书面许可不可转摘 北京租写楼就找北京手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