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PPP模式已上报决策层
对中央和地方政府来说,今年开工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最大的挑战显然是资金,但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简称PPP)对解决保障房建设融资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保障房建设离不开像PPP这样的一系列的金融与制度创新。”8月3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过去是政府、民间资本分别来做事,而PPP突破了这种限定,让政府和民间资本得以共舞。 中国房地产报:如何理解PPP模式? 贾康:其他国家在保障性住房或者低端住房的建设中大多运用PPP模式,我国也应该充分利用PPP模式。 强调,今年要开工1000万套保障房、5年内要形成36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规模,这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全民小康社会的重要步骤之一。但重视保障房建设的同时,也应该研究相关的融资机制和创新。我们已经意识到,保障房建设离不开像PPP这样的一系列的金融与制度创新。 中国房地产报:当前PPP在中国的运用情况如何? 贾康:当前,我国已经通过PPP方式引入民营资本的领域主要有高速公路、水务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而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体系运行、农村金融服务等领域,也同样有适合以PPP方式引入民营资本参与的空间。 中国房地产报:你如何认识当前保障房建设的困难?PPP在保障性住建设层面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又具有怎样的意义? 贾康:我认为保障房建设的困难有两点,一是迫切需要解决当前的投融资问题,二是迫切需要提高效率。 PPP模式一方面可以使政府资金拉动可观的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跟进,产生放大效应;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资金总体的使用绩效,把政府的政策意图、社会目标和民间市场主体高效率的运作结合在一起,实现一种共赢。 中国房地产报:PPP机制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所需? 贾康:这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进一步观察。但PPP模式确实可以帮助中央和地方政府完成今年开工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5年内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任务,这是无异议的。 中国房地产报:保障房的PPP模式是否已上报到决策层?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已经在保障房的PPP模式方面做过一些初步的探讨,我们与之有关的研究简报已经上报到决策层,决策层领导同志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给予批示:请相关部门重视研究者提出的建设性意见。 中国房地产报:在给私有经济和公有经济搭台的过程中,PPP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贾康:制度创新,实现共赢。过去是政府或民间资本分别来做事,而PPP突破了这种限定,让政府和民间资本得以共舞。 中国房地产报:成功实施PPP模式的关键是什么? 贾康:关键在于合理实现双赢和风险的分担机制。政府方面既希望民间资本参与,同时又希望民间资本赚取最低的利润率,而作为企业来说,当然是希望取得更高的投资回报。怎么办?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支持下所形成的激励—约束机制是PPP成功实施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中国房地产报:你对于想参建保障性住房的企业有什么建议?企业如何在参建过程中得到更实际的回报? 贾康:首先在观念上,企业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其次要在技术贡献、工作方法上有一个学习、钻研、试验的过程。比如公共租赁房项目,其现金流量可能不足以使民营部门在收回投资时有合理的回报,此时政府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补贴的形式,使其达到收回投资并得到合理投资回报的水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