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部长:住房保障将逐步转向货币补贴为主
早报讯 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的开工任务完成,已无悬念。 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情况时谈到,截至9月底,已开工986万套,占年度计划的98%。现在看,可以在11月底前全部开工。 姜伟新称,明年将按照“按需申报,自下而上”的原则,确定建设计划。 保障房建设的六大问题 对于保障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姜伟新也并不讳言: 一、少数地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在离城市中心较远的地方,配套设施没能同步建设,建成后迟迟不能入住,或是入住了但生活不方便。有的保障性住房内部空间结构不合理。 二、有的地方一些保障性住房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质量把关不严,个别工程还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 三、家庭和个人住房、收入以及金融资产等情况基础信息不足,核定有一定难度。一些地方出现了骗租、骗购的情况。有的家庭收入增加了,但仍然不退出保障性住房,群众意见很大。 四、一些地方资金筹措存在一定困难,中西部地区资金压力更大一些;有些地方的保障性住房用地未能及时完成征地拆迁,拉长了建设周期。 五、顶层设计不够。同时,也有前后政策如何更好衔接的问题。比如经济适用住房,早期的供应范围比较宽,套型面积标准、上市交易规则等与后来调整的政策不完全一致,也造成了一些社会误解。 六、是法规建设滞后。现行住房保障政策都是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发布的,虽有一定效力,但未形成法律制度约束。工作中,还存在着政策边界不够清晰、利益调节和退出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大城市重点发展公租房 姜伟新说,下一步,将深入研究住房保障制度,做好政策顶层设计和法规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住房保障法列入立法规划。 “我们将坚持住房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姜伟新强调,考虑到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以及住房市场状况差异较大,住房保障方式不搞一刀切,“我们考虑,这几年,住房保障实行以实物保障为主;经过今后几年的努力,住房供求关系缓和以及住房租赁市场有了一定发展后,将逐步转为以货币补贴为主。” “对租赁性保障房,要研究制订合适的、动态的、有利于退出的租金标准;对购置型保障房,要完善并严格执行交易时对收益调节的规定,消除牟利空间。”姜伟新说。 姜伟新透露,“十二五”时期的保障房将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特别是人口净流入量大的大中城市,要较大幅度提高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比重,“在安排年度建设任务时,计划头一两年多一些,后几年少一些。” 另据介绍,住建部将推广在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保障性住房的做法,“促进不同收入群体混合居住、和谐发展”。 姜伟新希望,到2020年,绝大多数城镇家庭都能够居住在符合文明、健康标准的成套住房中。具体到“十二五”末,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