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房地产商流行跨界经营取暖“过冬”
本报讯(记者孟楠)早在此次楼市调控之初,不少专家就预言:调控之下的楼盘滞销,很可能会使那些本就靠银贷来“寅吃卯粮”、资金原就紧张的小开发商在今年年底出现资金链断裂,他们可能会因“扛不住”资金压力而降价抛盘。然而,时至今日我市房价却未见“大降”,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开发商能够“硬挺”的背后,是跨界经营的过“冬”招数。 “卖房子的”养海参、搞绿化、卖建材 高玉波是我市一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经营总监,然而这几天他的精力却并非放在如何多卖几套房上,而是忙活着在大连到湖南、俄罗斯之间“飞来飞去”,为的是联络一批石棉绒的出口贸易情况。“目前前期的东西已经谈得差不多了,未来一段时间我可能都顾不了楼盘那边的销售工作了。”高玉波笑言自己这是“不务正业”,“然而,现在如果不靠这些跨界经营的"副业"来输血的话,房企这个"母体"可能已经为资金问题所困。”他说,事实上,除了石棉绒这个新业务外,公司早在上半年就已经开始在建筑材料和医疗器械等几个领域投资尝试,以此取暖过楼市“寒冬”。 沙河口区某新建楼盘开盘已经数月,到目前为止却仅仅“嫁”出去约1/3的房子,然而近段时间来,房企的老总没有着急上火地想招儿卖房子,却总往瓦房店“溜达”为的是照顾自己的海参养殖产业。“出于拿地、建筑成本的考量,我们项目的价格不太可能再下降了,硬挺之下需要的是资金支持,而这部分资金目前靠的就是跨界投资养殖业、园林、建筑材料业的回报。”该房企的一位销售经理表示,与其在宏观调控的游戏规则面前“等死”,还不如“主动改变游戏方式”。 “本轮调控政策下,中小房企的土地和在售项目储备都有限,周转率相比大企业要低很多,而且因为抵押资质的问题,相比一线房企的资金压力更大。这迫使部分房企通过向矿业、建筑材料、酒店管理、节能环保等行业"伸手拿钱"来解困。”高玉波说,从目前看,此举确实能缓解严厉的调控政策给中小房企带来的销售压力,进而扭转他们资金周转紧张的现状。 在日前举办的“2011年中国房地产发展趋势论坛”上,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秦虹指出当前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思路仍是控制房地产市场过热和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并认为房地产企业必然进入转型时代。而在我市某房企总经理梁桐的眼中,此次调控带来的我市房企跨界经营浪潮可能就是带动我市房企进入一个转型时代的开始。“跨界经营看似新鲜,但从一些一线房企的发展轨迹中很容易就能找到它的踪迹。通过多平台的综合性投资,使房企的资金同时分布于高利润率区域、高速成长区域和稳定区域,以形成一个更有利益、弹性更强的良性循环。”梁桐认为,房企如此转型是有益和必要的。另一方面,目前不少新型产业的发展急需资本推动,房企转型时带来资金注入也可能成为“推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