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下跌你内心如何感受?
房价调控进入各方利益博弈的“深水区”。有房的,无房的,开发商,投资者……各种利益群体的代表纷纷发声,其中不乏调控“松绑”传言和“救市”呼声。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发表的微博中称:“房价下跌,约占家庭总数的4%~6%的无房家庭会高兴;未婚但考虑买房的人,约占城市人口10%的家庭会高兴。而剩下的86%的家庭、银行、地方政府、财税部门都不会高兴。”无数网民应声而起,有人力贬,有人力挺。房价下跌,到底有多少人高兴,多少人伤心? 主持人:吴华 房价疯长时有多少家庭不高兴? 在去年的10月4日即“世界人居日”,一份《中国城市状况报告2010-2011》显示,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23平方米,自有住房拥有率至2008年已达87.8%。如今三年过去了,这一数字应该更高才对。董教授的“86%”与这一数字所差不多,他的意思应该也差不多是说有房家庭会因为房价下跌、资产缩水而“不高兴”。但是,抛开这个来历不明的86%不谈,还有两个问题是这个论断中没有说清楚的。 一是“家庭”一词,似乎转移了房价问题的焦点。房价跌了,谁最不高兴?很明显是开发商以及一些因房地产而获利的地方官员嘛。他们是最大的既得利益群体,董教授却把茅头指向“家庭”,指向老百姓。的确,在百姓中间是有一些因房价下跌而“不高兴”的“房闹”,但他们绝不是主流,在他们身后,还有更多的人指望着房子能便宜一点、早日安家,这些家庭难道就只占14%吗? 二是“下跌”一词过于笼统。哪里的房子跌?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怎么跌?跌的幅度有多大?这些都没有说清楚。众所周知,房产不是普通的商品,而牵涉到太多的社会问题。国家调控房地产,并不是要它自由落体式地猛跌,即使要跌,也会给配个“降落伞”,让它缓缓着陆吧,一下子跌去一半的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 总之,不管是把矛头指向“家庭”,还是暗示房价会猛跌,都是在夸大房价下跌所引起的社会问题。现在,既得利益者挟持所谓的“民意”来干涉宏观调控,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说穿了,他们所关心的并不是民意,而是自己的得失。不然的话,房价疯涨的时候,教授们为什么没来统计一下中国到底有多少家庭“不高兴”呢? 记者 周喆 暴涨和暴跌都没安全感 房价下跌了,你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判断这个问题,我觉得少了一个最关键的要素,那就是跌多少。就我而言,如果跌个10%到20%,那是比较正常的范围,并不会有高兴或者不高兴的感觉。但如果跌幅超过20%,那就对不起了,我肯定高兴不起来。或许,有人说这是有房者的“私心”,不管无房者的痛苦,没有大局观云云。但是,必须分清的是,高兴与不高兴只是个人主观的感受,与调控房价的政策对否无关。 举个例子做类比,我很清楚地记得1999年时的股市行情火爆,“5·19行情”起来后,在我经常出没的证券营业部楼下,有一家价格不菲的韩国料理店,我发现,只要当天行情火爆,涨停板的个股多了那么几只,这家料理店中午时分必定忙不过来,大部分食客都是营业部大户室里的熟面孔。而在其后漫长的熊市里,这家料理店几乎是门可罗雀。而2007年牛市时,一位女性朋友每逢自己的股票大涨,都会忍不住以血拼的方式犒劳自己。但一轮过山车下来,最终账面上并没赚钱,而血拼的钱却已花出去不少,让她很是郁闷。 而楼市的财富效应与当初的股市有一部分相似性,不说全国,且说上海,有房者的数量必定是超过租房者的。随着近几年房价的上涨,虽然尚未抛售、落袋为安,但却已经在不少人的心理上发酵。 最近几年,马路上新汽车数量激增,餐馆时常排起长队,百货公司打折季人满为患,内需明显强劲。如果房价下跌幅度超过20%,他们还会对未来一如既往的乐观吗,还会如此敢于消费吗? 再者,房价如果暴涨后再暴跌,无房者也未必会高兴,就像一个暴跌的股市,空仓者就真的会高高兴兴地立即杀入吗?我个人认为,无房者的问题绝对不可能单靠房价下跌解决。当年在台湾曾有一个“无壳蜗牛”抗议高房价的事件,当时抗议的领军人物李幸长年纪轻轻也买不起房,但后来他创办了一家餐饮连锁企业,买房早已不是问题。而他一直抵制的是疯狂炒房获取暴利的行径,坚持一屋换一屋的原则。 最后,我还是希望房价能够保持稳定,身在一种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里,人怎么会有安全感、幸福感,谈何高兴呢? 丁艳芳 希望房价暴利盛宴快散场 几天前,和一个朋友吃饭,她无意中说出9月底已将唯一一套自住房售出,打算明年买房,我顿时瞠目结舌。 这位朋友那套自住房是数年前购置,当时购买均价每平米1.5万元,此后一直有改善住房的愿望,却苦于手中没有大笔现金,于是在9月下定决心将其挂牌出售,没想到9月底即成交,当时售价每平米3万元。过去的1个多月期间,申城房价出现拐点,不少地区房价有不同层度的下跌,她在众人眼中顿时成了逃顶的高手。“房子卖了,现在你打算怎么办?”我急切地问。“后面大概得租房住一段时间,打算还在原来住的地方附近买房,再观察下房价走势,只要低于3万的就可以出手。”她回答。“成功逃顶,可是开心得睡不着?”我打趣她。“是买自住房,不为牟利,也没什么可开心的。”她淡定一如往昔。 我这位朋友可能是为数不多没被房价绑架情绪的人。曾几何时,房子成了国人重要的话题,曾几何时,房价牵动着国人的情绪。等了多少年,房价终于出现拐点。一些刚需购房者还没来得及欢呼,最近“4000万教授”董藩先生敏锐地洞察到房价下跌让“86%的有房家庭财产缩水,会让他们觉得"倒霉",而且说完后还用一句“你懂的”,来暗示他此番言论的“不必详解”与“心照不宣”。 不知道是知识、见识、代沟,还是什么因素,总之董教授不详加解释,我就是不懂房价下跌为何觉得“倒霉”。我觉得至少三类人会高兴,首先无房者会高兴,因为可以有好的买入点;其次自住者会高兴,可以较低价格置换到更好的房子;第三、炒房获利者高兴,只要他们从楼市中逃脱了,其他投资机会总是有的。 对于董藩先生所谓之房价下跌,有人不高兴,我确实也看到了。首先开发商和房产投资者是不高兴的,但既然眼下的房价还未到让开发商和投资者山穷水尽的地步。那么在享受多年来高房价带来高利润的人理应赶紧调整战术,抢客源,清房产,保实力。 另外一些业主也是不高兴的。因不满房价下跌,上海最近出现一些扛着横幅抗议,还砸了售楼处的业主,但这些业主也明白,自己所谓之“维权”在法理上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房价暴涨绑架公众情绪已经太久,太不正常了。而房地产严厉的调控政策能让多数底层收入者看到希望,心情稳定。尽管会有一部分人会不快、会受伤,但这些负面情绪不该影响公众甚至政府的理性,让来之不易的房价下降功败垂成。 郭德纲有句笑话:散场大家都别走啊,我请大家吃饭谁去谁掏钱。希望房价大涨带来暴利盛宴也快散场,谁愿意在高位上站岗谁掏钱。 记者 孙琪 多数家庭不高兴系谬论 回想三个月前,众人围绕房价会不会跌议论纷纷;再看眼下情况,众人又围绕房价该不该跌议论纷纷。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就公开表示,如果房价在北京、上海、广州出现10%下降的话,一定会带来比房价上涨30%还大的社会问题,刚买房的年轻人一定会抱怨。 李氏此言一出,引来一片哗然。李稻葵的身份颇有些“特殊”,倒不因为他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讲席教授,这年头大家对教授的匪夷所思之言听得太多太烦了;而因为他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委员,带有半官方的色彩。 于是有人揣测李稻葵的这番话是不是代表了有关方面的意思,向外“吹风”告诉大家不要指望房价跌得太多,房价出现目前的跌幅已经很够“意思”了。坊间甚至更传出了房价下跌会令八成以上的家庭不高兴的所谓说法。 但是八成以上家庭对房价下跌不高兴的说法是根本经不起推敲的谬论,试想如果真有这么多的家庭对房价下跌不高兴,那么楼市根本就没必要进行调控,这个道理显而易见。政府之所以坚持楼市调控不放松,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老百姓对高房价实在“吃不消”。 买不起房的老百姓对房价下跌当然持欢迎态度,而且是跌得越多越好。只有一套住房的老百姓也不受房价下跌影响,因为对这一类来说房子是用来住的。只有对持有多套住房的投资者来说,房价下跌才是“要命”的事。记者 徐可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