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新“一元公寓”管理权之争
经济导报记者 孙秀红 梁士兴 临沂报道 一年半前,刘元彬凑了70多万元办起临沂市农民工“一元钱公寓”,成为媒体和当地政府关注的热点。(本报2010年8月11日A1版曾予报道) 不过,这一山东首家农民工“一元钱公寓”即将走到尽头。随着当地政府投资新建的零工市场在本月底即将投入使用,该“一元钱公寓”也将被关闭。 “因公寓租用的厂房债务纠纷严重,4个月前已被法院拍卖。新的农民工公寓开业后,‘一元钱公寓’就停用。”18日,刘元彬告诉经济导报导报记者。 不过,与不少农民工对新建的零工市场的热盼不同,刘元彬正陷入与当地政府对新建的零工市场管理权的争执之中。 刘元彬说,新建的零工市场使用了他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案,而且他参与了前期选址、规划等工作,当初也有政府领导承诺让他经营管理。现在“一元钱公寓”即将停业,他投入的70多万元也将血本无归。而这时他却发现,当地政府已不再有让他参与新建零工市场管理的想法了。 对于新建的零工市场如何经营管理,临沂市兰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肖立军婉拒了导报记者的采访,表示“未启用前不宜报道”。 旧公寓即将停业 18日下午,阴沉的天空下,临沂市临西十一路与解放路交会处,刘元彬创建的农民工“一元钱公寓”大门外,站着很多等着找活儿的农民工。 由于刚下过雨,走进“一元钱公寓”大门,水泥路面上还有很多积水。这个曾被许多媒体关注过的公寓,使用的是废弃的厂房,有的房间窗户上没有玻璃,就用五颜六色的纸板遮挡着。其中,收费一元的通铺设在沿街楼上,高5层。另外,北侧还有收费一到两元的两层楼公寓3座,南侧大棚里有一些小饭桌和小卖部。 刘元彬的办公室在最里面一栋公寓的二楼。“现在什么都没了。”说这话时,刘元彬很激动,愤怒中夹杂着沮丧。 他告诉导报记者,“一元钱公寓”共投入了70多万元,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去年年底,能容纳1000多人的公寓只住进了700多人,而公寓每月需支付两万元的房租、七八千元的水电费,还有八九个员工的工资。 为节省开支,他把管理人员从创建时的二三十人减少到八九个,其中包括了他21岁的儿子。 此前当地政府的支持,让他一度满怀希望。他说,去年8月,临沂市主要领导来“一元钱公寓”考察指导,并表示将加大扶持力度。他把市领导来考察的照片放大,挂在自己办公桌后面的墙上。办公桌的对面,放着有一床被子的沙发,就是他每晚休息的地方。 “领导说这是个民生工程,市里要加大投资改造力度。但除了送来棉被以外,我们没收到过一分钱的投资。”刘元彬说,不仅如此,他的“一元钱公寓”也要关门了,“现在租用的房子是过去的废旧板厂,已废弃3年多。因为厂房债务纠纷多,当时租用时经过了有关部门的协调。如今,因为债务问题,法院已经将厂房拍卖,在新公寓投入使用时,‘一元钱公寓’将关门。” 政府投建新公寓 新建的零工市场,距离刘元彬的“一元钱公寓”不足千米。18日下午导报记者来到零工市场时,新公寓已基本建成,工人正在做最后的扫尾工作。 这个占地近35亩的零工市场,开阔、整齐而干净。根据现场展板标示,零工市场总建筑面积8400余平方米,基建投资约1000万元,总投资2000多万元,设计容纳1072人。工程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开工建设,18日全部竣工。零工市场内设公寓、洗浴、餐饮、超市、医务室等设施。 “这是一个公益项目,开业之后,政府每年会拿出100多万元,用于日常维护和运营。”接受媒体采访时,肖立军曾表示,零工市场的公寓初步确定收费标准为每天一元钱。公寓日常运营所需要的水电等费用,由政府负责解决。 和刘元彬的“一元钱公寓”相比,这里除了硬件设施更完善、环境更好,能为农民工提供吃、住外,还建有劳务洽谈大厅。导报记者看到,正在装修中的洽谈大厅已经安装上了一排排座椅,可容纳几百人。这里虽还未营业,但崭新的环境已经吸引了一些农民工提前来“探班”。 零工市场该由谁管理 毫无疑问,临沂市政府投入巨资建设的零工市场将为农民工提供便利和温暖,并对马路劳务市场的出路进行了新的探索。 但在零工市场该由谁来管理的问题上,刘元彬却和当地政府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当时投资选址,我是跟有关部门商议的,需要盖多少公寓等都是和政府商量的。”刘元彬说,当时不少领导也承诺让他管理新公寓,他还把“一元钱公寓”的经营方案上报给兰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但近半个月前他发现,当地政府已经不再让他参与新公寓的事情了。 媒体的报道也印证了刘元彬的说法。兰山区的一位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从来没有承诺过交给他们管理。” 据导报记者了解,零工市场的管理将由政府多部门参与。兰山区将在零工市场设立由人社部门牵头,公安、城管、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人员参加的市场综合管理办公室,为区政府的综合办事机构,实行部门分工负责制,确保市场规范运营。 “要不是说过让我参与新公寓的管理,我为什么要把经营方案给他们,还要帮忙干那么久,而‘一元钱公寓’这边一直亏损?”一提起这事,刘元彬就情绪激动。 既然刘元彬的“一元钱公寓”一直亏损,他为什么还坚持要参与零工市场的经营管理呢?“我有自己的经营模式。如果不是当初政府说公益,我肯定能挣钱。不挣钱的事谁干?”他坚称,是政府看好了他的经营模式,才建设零工市场的。 而且,在他看来,在“一元钱公寓”经营的一年半时间里,这个劳务市场的知名度逐渐提高,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人气就是财富,政府选择在他“一元钱公寓”的旁边建设零工市场,也是看中了这里培育出来的市场和人气。 但现在,他的“一元钱公寓”将停业,零工市场的运营管理又无法参与,投入的成本收不回,“干了20多年的建筑,现在钱都投到公寓里,回头已经很难了。”刘元彬叹息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