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持续发力保障房建设红利渐显
1000万套年初,今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曾超出不少人预期。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宣布今年目标已经实现,开工套数已过千万,全国保障房任务用地落实率超过100%。 中国正持续发力保障房建设,使之成为让百姓安居的民生工程、促经济增长的发展工程。 不再为租房“打游击” “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外地来京工作的小魏喜上眉梢。11月29日,他带着妻子来到朝阳区王四营乡双合家园两限房项目选房,这对结婚多年的小两口不用再为租房“打游击”了。 王四营乡两限房项目是北京在建规模最大的保障房项目。此刻,京城还有200多个保障房工地正在加紧施工。目前北京正向年底竣工10万套的目标冲刺。与此同时,天津、江苏、海南、辽宁、甘肃、河南等十多个省市都已超额完成开工任务。 投资红利逐步显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此前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又趋低迷,中国应立足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其核心在于城镇化。 然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日前指出,只有解决城市外来人口的住房、社会保障问题,才能使城镇化真正成为经济增长强有力的引擎。 目前,一些城市的保障房已开始覆盖这部分人群。重庆市公租房没有对申请人户籍设限,进城务工的无住房人员也可申请。从12月起,北京市公租房也首次对部分外地人开放。 保障房投资力度加大还带动着上、下游产业发展。据预测,“十二五”期间保障房建设资金投入将达数万亿元,“投资红利”效应将逐步显现。 适时调整解决思路 保障房建设后续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日前表示,有关部门正深入研究抓好住房保障政策的顶层设计和法规建设。他还表示,我国将适时调整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整体思路,到“十二五”时期末,将逐步转向以货币补贴为主。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杰建议,政府可通过房产税等税收办法使闲置住房进入租赁市场,或成立公共组织以租赁中介身份收购空置住房的使用权,然后以非现金租赁补贴来支持中低收入家庭从市场上租房。“这可以避免集中建设保障房所出现的规划欠妥、配套不佳等情况,同时可促进公平合理,灵活退出机制。” 陈杰说,大力解决城市化中的住房保障需求,以满足住房居住权而非资产权为导向,既解决居民住房问题、活跃劳动力市场,也能减少城市发展中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