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建设任重道远
2011年初,住建部提出今年11月底前,全国完成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建设的目标时,市场对于这个接近2010年590万套一倍的目标能否达成,提出了诸多疑虑。而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截至10月底,全国开工建设保障房超过1000万套,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完成目标任务。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房地产调控而言,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的达成不仅仅意味着1000万套房源能够在未来入市,有望缓解当前楼市供需矛盾,为调控提供更多的支持,更将为我国多层次房地产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保障,为房地产市场更有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资金、工程质量、分配等等问题仍有待破解。仅从数量上看,虽然1000万套保障房的开工目标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但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1000万套开工的保障性住房中存在约1/3的“挖坑待建”情况。为此住建部已经下发通知,要求此类房屋年底前务必完成地基结构的施工。 开工完成量的“含金量”不足并不出人意料,毕竟在1000万套开工目标提出伊始,市场就曾质疑这一目标远远超出了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范围,特别是在今年流动性不断收紧的背景下,“挖坑待建”或许也是一些地方政府采取的无奈之举。不过,虽然这一现象的出现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这绝不应该成为听之任之的理由。应该说,保障房的融资问题,已成为未来保障性住房体系能否顺利建成的关键。值得庆幸的是,中央和地方都在积极地探索,近期上海、广东、浙江和深圳四省市成功自行发行了地方债,而且各地均表示,发债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保障房建设等领域。虽然从规模上看,此次发行的债券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但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有益的补充,亦体现了中央和地方对于推进保障房建设的坚定决心。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未来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范围的扩大,保障房的融资渠道必然能够得到进一步拓宽。 而与保障房的建设进度相比,保障房的质量和分配工作更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今年以来,随着保障房建设的推进,有关保障房质量存在问题,分配时存在黑幕等负面新闻不时见诸报端,特别是在分配过程中“垄断行业员工零收入”、“开着宝马申请经适房”等资格造假、骗购骗租的乱象,更是令广大百姓感到格外愤慨。让我们高兴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对保障房建设存在的问题有所重视,北京、上海、河南、河北等地近期密集出台保障房管理新政,加大了对相关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例如河北省就新出台了终身禁入制。正如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一再强调的,“要把确保质量和公平分配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生命线,建设质量优良、分配阳光的工程,使之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作为百姓最为关切的民生领域,保障房不仅要建好,更要让真正需要的人住好。 应该说,虽然1000万套保障房真正建成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从目前来看,保障房建设本身已经在改变着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预期,尽管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随着保障房建设、分配、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随着保障房准入门槛的进一步放宽,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能够从中受益,“民心工程”一定能够赢得民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