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你何时才能名符其实?
近日,记者调查了武汉市硚口区的紫润明园(南园)保障房后发现,不少住户的房子存在墙体裂缝、屋顶漏水等质量问题,住房安全令人担忧。对此,当初修建房子的开发商承认存在缺陷但避谈责任。而政府相关部门却称不负责质量问题。(12月15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几年,面对房价如火箭升空般的速度飙升,城市中下层普通民众除了望房兴叹外,更多只能表示无奈。无论是为城市建设出汗又出力的底层劳动者、还是那些刚毕业的蚁族大学生以及那些依靠低保维持的生计的五保户,等等。这些弱势群体都很难在繁荣而有美好的城市中拥有自己的容身之地。这,或许是这个时代的伤痛,亦是这个社会的伤痛。不过就在人们普遍感到无奈甚至绝望时,国家高层出台了给力的指令修建保障房。该项政策的出台无疑给那些买不起住房的下层民众带了巨大的希望,对他们来说,有一种久旱逢甘露的滋味。 然而,保障房的现实成长历程却伴随了太多的艰难险阻。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形容保障房,一点都不为过。去年规定要完成五百万套保障房,但最终仅完成二百多万套。今年下达建一千万套的死任务,并加大检查力度,副总理更是亲自到各地视察。在这种压力下,一千万套的保障房都相继开工。但据媒体报道,这一千万套中有巨大的水分存在。而即便是那些修建好了保障房,也大多是“带病上岗”。实际面积缩水、质量不过关等诸多问题频频暴露。与此同时,一些开高档豪华轿车者去申请保障房的消息也是有耳闻。如此看来,此次武汉市硚口的保障房问题不过是一个缩影而已。 在公众的眼中,这些出现的与保障房修建的目的与初衷相背离的问题保障房,无疑是一种扭曲,其名不符实。问题保障房不仅增长了那些入住保障房的民众的被欺骗感,更让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严重滑落。它让下层普通民众对这个社会感到失望甚至绝望。在此,过多对政府部门及开发商进行指责,已无太大实际意义。若是仅仅用民众的口水鞭策就能让保障房名符其实,那估计现实中也不出滋生出如此多的问题保障房。从此次武汉当地政府部门在回应保障房问题时,声称不负责质量。可以看出,其权力部门的无耻已到了真金不怕火烧的地步。这绝不是几句指责与质疑就能得到改变的。 所以,要让保障房真正名符其实,让其真正成为一项惠民政策。必须让其从最开始的规划到最终的申请者入住都完全公开进行,一直在民众的监督下公平公正的进行。只有保障房的修建过程“一路平安”,才能使其真正起到保障的作用,才不会出现保障房“带病上岗”的现实扭曲。只有阳关政策才能让保障房名符其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