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保障房建设吹响民生工程战役胜利号角
厦门保障性住房模式的构建吹响福建民生工程战役胜利号角,它将科学发展理念与当地发展、群众生活紧密结合的理论意义与为人民谋福祉的现实意义同等重要 八闽大地从来都不缺乏勇立时代潮头的勇气和干劲。改革开放后,晋江创造了著名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晋江模式”;2005年,厦门开始探讨建立保障性住房制度,后来在全国首创社会保障性住房模式……10月18日—19日,人民论坛“福建在跨越”专题调研组组织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知名专家学者走进厦门调研保障房建设情况。 厦门保障房建设吹响民生工程战役胜利号角 福建民生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抓好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等。保障性住房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兼顾社会发展的公平公正,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切身利益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厦门在保障房、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上所作出的各种努力,保障并改善了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厦门市按照福建省下达的4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全部如期开工建设,开工率居福建省第一,投资超过100亿元,而且在建设模式、安置方式、建立机制方面作了成功探索,在全国率先构筑起了一个多层次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在此之前,厦门市已动工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16个,竣工保障性住房约2.32万套。 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厦门考察“安居工程”,先后走进厦门市首个保障性租赁房小区万景公寓及厦门高林居住区金安社区了解情况。这两个社区都是位于市中心地段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低密度的住宅楼,花园式的社区环境,与社区内居民恬淡随意的生活相映成趣。调研组先后走进两家租户进行访谈调研。 “我们一家很幸福、很和谐,尤其是有了这套房子之后,我们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万景公寓的租户林女士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反复向专家们强调这句话。她们一家6口人祖孙三代共同居住在这套70余平的三居室保障性租赁房中,每月仅需支付400余元的租金。她说,之前他们一家住在棚户区,每月租金1300元,环境嘈杂,自从两年前住进新落成的万景公寓后,全家神清气爽、其乐融融。 调研组随后考察了高林居住区金安社区的配套设施并与厦门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金安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 中央党校谢志强教授总结认为,厦门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具有政府先行先试,多层次、全覆盖等特点。首先,政府先行进行顶层设计,创新体制织出保障房网络体系。其次,厦门市保障型住房覆盖面广,正在实现多层次全覆盖的发展格局。厦门正在建成包括廉租住房、保障性租赁房、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性商品房的住房保障体系,针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住房保障政策,保障范围由原来以低收入家庭为主,拓展到中等收入家庭。再次,保障房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幼儿园、小学、医院、社区服务等配套设施在规划设计之初就配套齐全。最后,厦门较早探索保障房退出机制并取得一定成果。市委市政府认为,落实退出机制是保障性住房管理的重要环节。以万景公寓为例,截至今年8月31日,该公寓已有925户符合承租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入住,入住率为93.7%,目前,已有10户入住后因收入、房产变化且不符合承租条件等原因被清退出或收回保障性租赁房。 厦门社会保障性住房模式是科学发展理念的充分体现 厦门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为全国提供了示范,也是厦门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理念融入民生工程建设的生动体现。作为沿海开放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成功实践,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厦门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海峡西岸国际性中心城市,专家曾对“厦门模式”予以概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国际市场为依托,以新型工业为支柱,以生态优先为原则,以城市建设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目的,政府 依法调控、市场有序运作、公民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 厦门社会保障性住房模式是“厦门模式”体系架构中的重要一环,它将科学发展理念与当地发展、群众生活紧密结合的理论意义与为人民谋福祉的现实意义同等重要。 在中国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分好蛋糕”兼顾民生利益,需要用科学发展理念予以破解,厦门的保障房实践为此提供了蓝本。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作出判断: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两件最深刻的事情: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在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城市财富积累速率与民生幸福要求的不同步”的现象较为突出。厦门的城市化程度较高,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85%。近年来,厦门着力岛内外一体化,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规划建设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要求,以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为契机,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政府调 控、市场运作”为机制、以统筹发展为根本方法的城市建设理念和实践模式。厦门市委市政府较早地意识到商品房价格上涨可能对住房价格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冲击,逐步尝试建立由政府统一规范,同时又公平、公正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发建设新模式,目前正在大胆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链条。舍得拿出厦门岛内最好的土地,舍得运用财政杠杆通过再分配为百姓谋福利。厦门保障房建设套数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比例,以高林居住区为例,如果高林居住区地块用来建设商品房,参照周边用地的市场出让价,相当于政府就将多收入至少70亿元。厦门还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体制不断完善。 运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保障房建设中不断遇到的问题,同样是厦门将科学发展理念融入地区发展中的生动体现。保障房建设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征地拆迁,商品房的价格博弈,破解退出机制难题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我国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的开工任务完成已无悬念,比较突出的问题依然是“资金和征地拆迁压力较大”。厦门在保障房的资金源头逐步探索社会资本进入;征地拆迁方面注重民众利益的可持续发展性,如在工业园区建设中,给被征地农民每户一套居住用房、一套出租房和一个店面,使农民逐步融入城市;厦门大手笔地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在相当大程度上对当地商品房价上涨起到一定遏制作用,但未来其作用的发挥还需继续坚持和努力;在普遍存在较多问题的保障房退出机制中,尝试使用居民收入“动态监管”的办法,每隔三年核查保障房使用者资质,淘汰家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不符合申领资格的保障房使用者。 科学发展理念融入当地干部群众头脑之中,逐步塑造起一支乐于奉献,愿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干部队伍。厦门特区率先在多个领域进行改革探索,以“杀开一条血路”的勇气推进改革,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尤其是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取得的成绩,与当地干部群众,尤其是党员干部将科学发展理念“入脑”、“入心”密不可分。厦门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林德志十几年如一日专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谈起相关情况如数家珍。这并非个例,当地还有大批这样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对厦门发展极端重要性的党员干部。 厦门保障房建设模式是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模式,它所蕴涵的一系列成功经验和做法,对于福建民生工程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对中国新型城市化进程具有深刻启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