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130个城市卖地收入超1.8万亿
2011年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8634.4亿元,同比减少13%。其中上海土地出让金126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但与去年相比减少16.7%;北京位列第二,同比减少37.9%,降幅非常明显。 今天下午,中国指数研究院将发布《2011年中国130个城市土地市场交易情报》,报告显示,成交量减少和成交单价下降是住宅类用地出让金减少的主要原因。 住宅类用地 出让金同比降24%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信息中心监测显示,2011年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8634.4亿元,同比减少13%。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12391.3亿元,同比减少24%。 可以发现,尽管住宅类用地出让金减少,但依然是土地出让金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总额约67%。 土地出让金收入前十名的城市出让金累计达7764.3亿元,占130个城市总额的42%,这些城市主要是经济发达城市及省会城市。与去年上榜城市土地出让金均同比大幅增加相比,今年上榜城市多数同比减少。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黄瑜接受采访时表示,开发商资金链紧张,整体拿地热情不高,全国各大中心城市成交量、成交单价下跌,各地缓拍、流拍现象屡见不鲜,土地市场进入名副其实的“寒冬期”。 2011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排行榜 排名 城市 2011年(亿元) 2010年(亿元) 同比 1 上海 1260.0 1513.4 -16.7% 2 北京 1019.3 1640.3 -37.9% 3 苏州 866.5 719.9 20.4% 4 天津 789.4 905.0 -12.8% 5 重庆 784.4 712.1 10.1% 6 杭州 755.5 926.5 -18.5% 7 沈阳 618.8 331.3 86.8% 8 武汉 583.8 840.1 -30.5% 9 昆明 557.5 225.2 147.6% 10 大连 529.1 1312.8 -59.7% 12月31日下午消息 随着北京市顺义区汽车生产基地4-124地块其它类多功能用地以底价 1.48亿元 被北京汽车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获得,2011年北京市土地市场收官。据统计,今年供给出让土地249块,总出让金为1055亿元,比去年少587亿,降幅达到35%。 据北京市土地储备管理网公开数据统计,全年公开市场合计出让土地为249块,总土地出让金为1055.14亿,同比2010年的1642.4亿,减收587.26亿,降幅达35.8%。 全年住宅类地块成交59块,成交金额不足去年一半,环比下调55.4%。
北京土地储备管理网数据显示,北京年内住宅地块土地出让规划建筑面积为929.6万平米,环比2010年的1449.56万平米下调幅度达到了35.9%,而住宅类土地出让金共计472.97亿。环比2010年的1061。1亿下调幅度达到了55.4%。 住宅类土地的平均楼面价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年内平均楼面价仅为5088元每平米,下调幅度达到了30.5%,特别是在年底11-12月,住宅类土地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价格下滑。 “从溢价率及占土地市场总成交量可以看出住宅类地块市场全面入冬,开发商购入土地明显谨慎,溢价率下调过半。”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如是分析,“特别是最后11-12月,绝大部分土地以底价成交。土地市场挂牌类平均溢价率下调了接近20个百分点。” 商业及综合类土地成为了2011年土地市场的主角,2这一趋势可能继续延续。 张大伟预计, 2012年北京土地市场的出让金收入很可能会继续下调,难以突破千亿。预计住宅类地块将可能会出现限价房等地块,而郊区化依然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尽管土地市场在去年12月依然颇为冷清,但国有房地产企业拿地的热情却高涨起来。不论是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还是杭州、武汉、合肥等二线城市,国企频频以底价摘得地块。 业内人士认为,在2011年土地财政大幅缩水的大势下,国企的集中购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状况。国企频繁拿地不完全是市场行为,而是与地方政府存在“默契”。 “地方政府 与国企存在默契” 2011年12月,中海地产在合肥以3.43亿拿下140.18亩的住宅地块。值得注意的是,该地块曾两次流拍。媒体报道,当时参与竞拍的中海因当时中海地产报价247万元/亩,未达底价而流拍。按中海当时的报价计算,该地块总价约3.46亿元计算。如今中海以3.43亿元拿下地块,地方政府显然在底价上有所调整。 一位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国企年底买地是托市行为,地方政府与国企存在默契,2011年土地市场冷清,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也随之减少。而国企的拿地行为可以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而地方政府可能会采取“勾地”的方式,推出一些适合企业要求的土地,以保证成交。 根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2011年12月,北京土地市场上,中化方兴、北京城建(600266)、北京房开控股、葛洲坝(600068)集团等国企相继拍得土地,在当月成交的9宗经营性地块中,8宗地块被上述国有企业单独或参股获得。 在2011年上海举办的最后一次土地拍卖会上,中铁置业以8.7亿元将一住宅地块收入囊中。在杭州,第四季度出让的地块大部分都落入杭州城建开发集团、中维地产等国企手中,上述两家国企拿下的土地金额分别为14.9亿元和21亿元。在武汉,招商地产(000024)于12月21日以34.1亿元获取三幅土地。保利地产(600048)则在石家庄以总价20.22亿元拿下两块地。 据已公布的资料估算,仅12月份,国企的拿地金额即超过了162亿元。 与国企年底集中拿地不同,恒大地产成为国内首家明确表示暂缓拿地的房企。2011年11月,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宣布提前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同时,表示未来几个月,恒大不会购买新的土地,但以前跟踪一两年的项目还会购买,这是正常的,不会像以前一下买十几二十几块地。 “国企拿地不完全是市场行为,有的国企因为预算等原因会在年底会突击花钱,而且地方政府和国企之间有默契。而民企是否出手拿地则看自身的能力和胆识。国企则有靠山,实力比较强。”一位不愿具名的民企开发商告诉记者。 地价并未见底 2011年,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大幅下降,中原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前11月,全国130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总额达到了1.7万亿,同比2011年前11月,全国130个主要热点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减少了5200亿,减少占比达到了30%。 近期,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地方政府频繁举办土地推介会。某地方开发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现在土地市场冷清,地方政府压力很大。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招商推介土地,为了能吸引开发企业,地方政府采取了一些方法。例如,地块不再要求像过去一样配建保障房;过去要求一次性付款,现在付款的方式变得比较灵活。同时,采取“勾地”的办法,摸准客户的需求。 尽管土地市场颇为冷清,但是地价仍然处于增长中。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商业、居住和工业地价环比增长率均有所下降,但仍为正增长。 “地方政府的确是在保地价,土地价格下跌,会影响以土地作为抵押物的融资,会给地方债务带来风险。”阳光100常务副总裁范小冲向记者表示。 K8土地网董事长申威则认为,国企拿地并不是土地市场的风向标,只有民企斥巨资拿地才会是进入土地市场的机会。现在地价并未到底,2012年上半年,土地价格可能会更低。 范小冲表示:“企业拿地谨慎是因为未来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大家在两个方面都有所疑问,一个是现在的地价是不是底,另一个是即使地价便宜,企业也需要投放更多的资金开发,后续成本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因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