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手全方位救楼市 业内人士持谨慎态度
【首付】最低首付款比例由30%调减至20% 【免税】买卖住房免征印花税、土地增值税 【降税】首购90m2以下住房契税下调至1% 【利率】可打7折,公积金利率调减0.27% 【政策】地方可制定鼓励楼市收费减免政策 昨晚,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十项措施加大保障民生投入力度,其中有关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的措施规定:从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记者 路治欧 观察人士认为,上述举措将有助于稳定中国房地产市场。 出招救市◆◆ 全面调整降低住房交易税费 根据统一部署,今年第四季度,国家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出台十项措施,在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城乡低保对象等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的同时,加大资助困难学生、优抚救济、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其中最后4条均与住房有关,备受关注。具体规定是: 一、从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 二、金融机构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提供贷款,其贷款利率的下限可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同时,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各档次利率分别下调0.27个百分点。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灾后购置自住房的贷款利率下限、最低首付款比例和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优惠政策保持不变。 三、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加大实物配租力度,扩大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范围,推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 四、近日发布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办法,以规范廉租住房和经济适应住房保障以及其他社会救助工作中的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行为。 救市背景◆◆ 18城市出手,楼市并未回暖 进入2008年,全国各地楼市低迷已成不争的事实。在楼市降价潮四处蔓延的同时,更多的购房者却在坚定持币待购的决心。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地方政府悄然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楼市消费的优惠政策。 今年7月22日,长沙市以四大举措悄然拉开政府“救市”的序幕。四大举措分别是:全面推行货币补贴方式,下调二手房交易综合税,给房地产商利好消息以解压,公积金贷款首付降为20%。令长沙市政府失望的是,期待中的“金九银十”没有出现。 几个月过去了,长沙房产信息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再次给长沙的房地产业浇了一盆冷水。数据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长沙市商品住宅期房共成交7.06万平方米,较去年下降了8.01万平方米,接近去年的一半。 9月4日,西安市政府出台政策,对市民购买商品房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但效果并不佳。“救市”政策出台第三天,楼市即出现9个月以来成交量最低点,9月7日单日跌幅最大,普通住宅成交均价较前一日下跌20.51%,销售面积则较前一日减少达4000平方米。 9月27日,南京公布20条地产新政,购买普通住房的市民可获房款总额0.5%或1%的财政补贴。新政公布首日,南京楼市商品房住宅共认购146套,成交37套。认购量相比前一日有大幅提升,甚至有专家预言南京楼市将就此回暖。 之后几天的情况却难如人意。10月1日,即新政正式实施第一天,全市商品房认购64套,成交0套。而连日来的认购量与“十一”之前相比并没有太大幅度提升。 10月14日,杭州市政府全方位“松绑”楼市。不过,政策一出并未立竿见影,当天并未出现成交量井喷,楼市未能走出连日的低迷行情,继续了前一个交易日的下降趋势,成交量比前一个交易日下降了24%。 至此,从7月长沙“救市”起,福州、南京、沈阳、厦门、西安、上海、杭州等地也高调加入。全国共计18个大中城市推出了“救市”政策。 此次政策出台前,总理10月17日主持召开的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这一番话可以理解为中央政府欲借地方政府“救市”投石问路,然后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救市”。 作用展望◆◆ 业内人士持谨慎欢迎态度 在金融海啸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楼市跳过金秋,直接坠入“寒冬”。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出台“救市”措施,能起到多大作用? 记者致电郑州某房产公司总经理时,他说:“市场信心不会一下子恢复,但是我对这项措施持谨慎欢迎态度。” 河南中联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毕海涛说,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急需恢复交易量,而当前最重要和急需解决的是恢复消费者的信心。“救市”不会令跌势有根本性改变,但可以稳定市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消费者的信心。市场信心不是短期内可以恢复的,受整体经济影响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这一刺激楼市的政策“力度不算很大,应该说有力度”。 广发证券花长劲认为,国家从宏观经济角度考虑出台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调节机制,对行业长期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市场信心的缺失非一日之寒,市场信心的提升也非短时间可以实现,因此政策的影响力需要时间去释放”。 中国指数研究院认为,市场中的主要问题没有解决,消费者的信心未恢复,这种局面难以通过地方政府简单“救市”改变,想恢复楼市必须恢复消费者对楼市的预期。 太格咨询总裁孔玉峰则表示,政府“救市”不如行业自救,行业自身规范发展,让房价回归理性才是“救市”的法宝。政府出台的这些措施对市场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成交量比以前会有所提高,但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市场的观望气氛。 尽管“救市”让购房者可以少掏钱,但是反对者不少。郑州市民赵敏说:“减税、降低首付,好像是在帮老百姓,其实是替房地产商托市,房价还这么高就要‘救市’,我们怎么能指望楼市再降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