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两月:地产行业“冰冻” 相关行业随之“结冰”
转眼间,史上“最严厉”的楼市新政出台已经有两个月了。 2010年4月17日,是一个让开发商难忘的日子。房价暴涨之下,新“国十条”出炉,被业界称为“史无前例的严厉”,楼市密集调控拉开大幕…… 2010年4月19日,沪深两市遭遇重挫,上证综指更是一举跌破3000点关口,34只个股跌停……“如此深的跌幅自2009年9月以来就从未出现过,可见楼市调控对股市的影响。 市场上还有一种截然不同的声音——“降温有理”。记者采访的几位财经分析师表示,在现有的经济模式中,还没有一种模式的成功是靠房地产撬动的。相反,在房价到达疯狂之巅,往往意味着某种模式的失败,如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和次贷危机之前的美国。房地产不具备引领经济整体向上的创新能力。 这两个月来,我们注意到,随着股市、车市、家居、建材等行业的下行,市场上关于“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的声音也持续高涨。“绑架论”的声音认为,调控带来的房地产下行将严重伤及国民经济的60多个相关产业。 “我是6000点杀入万科的英雄”,在一家外企做技术的王辉是万科的忠实“粉丝”,一直长线持有万科(000002),谈起他6000点杀入万科的壮举,王辉无奈地笑道,“我有幸抓住了最高点,被朋友传笑至今”。 说起王辉和万科的结缘,时间还得拉回到2008年,当时股市已经高达6000点,在10000点的疯狂预期之下,王辉买了20万元的万科,然后就眼睁睁地看着万科一路下跌到了1600点。 然而,令王辉郁闷的不仅仅是“6000点”这件事,而是2010年4月,遭遇楼市调控的房地产股进入了“黑四月”,2010年4月19日万科收盘8.30元,跌幅8.19%,并从此再度走上了“跌跌不休”的命运…… 2010年4月19日,对股市来说是个“黑色星期一”,上证指数大跌150点,股市直接跌破3000点。房产新政一出,很多股民叫苦不迭,大盘受房地产股拖累,一直处于下行状态。 楼市的疯狂上涨在2010年4月戛然而止,楼市政策组合拳频繁抛出后终于初见成效,给狂热的房价当头一棒。紧接着,政策效益以最快速度传导到股市,地产股暴跌,集体跌七成左右,其中万科、保利、金科、中粮或跌停或接近跌停。“楼市新政一出,股市就开始哗啦啦地往下掉,我也看着我的钱哗啦啦地缩水。”网友“钱难赚”发帖表示,“两个月过去了,股市到是降的不少,房价却还没真正降下来。” 两个月来,投资者的神经较往常都有些紧张,因为几乎每周都会有新的政策出台,刺激着投资者的神经。从楼市到股市,投资者们都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专家认为,政策连续出台,意味着2010年将步入一个投资的“寒冬”时代。“可以判断房价将从4月16日正式迈入拐点,预计5、6月份是静默期。”中金证券分析师表示,2010年楼市预计下调20%-30%左右,而这期间炒楼的资金必定会寻找其他出路,例如进入股市,所以,今年二三季度的股市应该会有一个上升期。“2010年,中国的股市、楼市依然会在超额货币的驱动下保持泡沫状态,宏观决策的智慧不是否认泡沫,而是通过政策的选择使资产泡沫平稳地逐渐化虚为实,不断遏制股市楼市的价格过快上涨。” 国金证券关小姐表示,2010年是卧虎藏龙之年,这或许是暗喻了新一轮的暴涨暴跌。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当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的周期性危机有四个阶段:萧条—危机—复苏——繁荣,目前的世界经济的复苏已经无可争议,未来的趋势就是从复苏走向繁荣,可持续时间至少3年。“地产股价格与房价之前走出了背离态势,成为反向指标。”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刘杨表示,伴随房价的上涨,房地产企业从去年以来业绩一直非常理想。但股市的“炒预期”,也就是即使业绩再好,但预期不好,不确定因素过多,也会造成机构投资者撤离。 刘杨表示,这种不好的预期主要来自政策层面,机构看不清就会围观。他认为,什么时候房价到可控范围了,房地产股就可能迎来机会。 》镜头二 火爆车市面临“退烧” “前几天刚定了辆悍马,后来看楼市这么不景气,怕资金周转不开,又退了。 这些年,袁先生在股市和楼市中受益匪浅,从2004年起,他一口气倒了七八套房子,从住宅到写字楼到别墅再到商铺,摊子越铺越大。 2009年房价大涨之后,他的钱一下子多了起来,去年,他花几十万元办了加拿大移民。向来不注重消费的袁先生开始享受起来,住进了小别墅,给女朋友买了一辆宝马,自己也准备添置一台悍马。 楼市调控之后,袁先生尤其担心的是房产税开征对他们这批炒房客的影响,车肯定是先不买了,这么多房子可怎么办?袁先生言语之间流露着担忧。 事实上,当楼市调控的措施越来越严厉、越来越具体时,受影响的产业也越来越多。《竞报》记者注意到,调控出台后两个月间,楼市从“伪降价”变成了真降价,与此同时,车市也逐渐转冷。 仿佛是忽然之间,我们发现车市降温来得如此迅猛。 2010年4月,汽车销量同比增幅创下13个月来的新低,我们注意到,这也是2009年汽车政策牛市后的首个下跌信号。另外,尽管国内汽车企业们已经减产,但汽车的库存量仍不断上涨,目前库存已相当于1.5个月的销量。 值得一提的还有,全国36个大中城市国产乘用车价格继续小幅下降,4月环比下降0.36%,其中基本型、运动型乘用车价格环比更是跌了0.15%、1.20%。销量增长放慢、车价下降、库存增加,是车企最担心的预警信号。那么,是什么导致火爆的汽车市场迅速“退烧”呢?专家认为,除了归咎于4月为传统淡季外,楼市和股市双双低迷的影响也不可忽略。 一直以来,不少汽车企业高层表示,资产泡沫和车市增长有着密切关系。资产泡沫是个涨时助涨、跌时助跌的推动器。在泡沫横飞的年代,房产、股市等资产增值速度越快,人们会越来越热情地购买汽车。一旦资产泡沫破灭,即使有真实消费的需求者也会选择持币待购,届时汽车销量只会大幅下降。 在中国,汽车企业并非没有经历过挤压资产泡沫对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2008年股市大跌后,中国汽车市场也曾经摔了个鼻青脸肿。 》镜头三 二手房面临“关店潮” 在东五环的富力又一城 (论坛 新闻 视频),大大小小的二手房中介公司不下十个,尽管门店前的广告语都是“抛售”、“急降”、“大甩卖”等字眼,看房人还是寥寥无几。 二手房经历了两个月的低迷,有些度日维艰。在楼市的冷清和价格的坚挺对峙时,消费者也在买与不买之中艰难抉择。记者在我爱我家门前遇到看房人张平女士,她在北京参加工作四年多了,新政后一直在看房,她表示现在很多房子都在降价,但她最终选择继续观望。“房价还会再降吧?”“现在成交量很少,为数不多的成交也大都是刚需,而且房子地段好、预计下调幅度不大。”从事房地产经纪三年多的杨光告诉记者。“现在投资客抛盘的很多,有些业主怕房产税开征后手里的房子太多不好出手,于是就在中介公司挂了个低价,想低价出手。”我爱我家的刘小姐表示。 资深地产分析师张月告诉记者:“其实楼市并不缺少需求,但由于价格与市场预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消费者观望情绪仍然浓厚。” 经历4月“政策月”后,5月楼市跌进“冰窖”。继商品房交易量创5个月新低后,二手房又连破两个记录:成交量创19个月最低,成交均价创20个月首跌。 此外,宏观调控政策的细化使得市场继续降温,京深沪等地楼市成交面积不断下滑,商品房存量逐渐回升。数据显示,在监测的30个城市中有29个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跌,10个重点城市成交面积环比全部下跌。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显示,6月首周,北京商品房市场自2009年来首次出现了日均不足百套的住宅成交。 》镜头四 家装设计提前“入冬” “家装市场的日子不好过啊。 上周,记者走访了市场上几家大的家装公司,发现不少公司都推出了较大幅度的让利活动。然而,“僧多粥少”,却是很多家装公司大感头疼的。 记者了解到,由于新政影响,很多开发商都延迟开盘,加上今年交房的楼盘较少,而从去年开始,进入家装市场的“新军”较多,这就使得一些家装公司的市场占有份额相对减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史无前例的楼市新政,着实让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作为房地产的下游行业,家装市场也被殃及。与楼市相比,家装市场受到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期,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深入,对家装市场的影响会逐渐显现出来。“这种情况的持续时间不会短。”元洲装饰设计师张先生表示,楼市新政一出,现在买房子的人越来越少,“老板说了,如果再这样下去,7月底合同到期就先不干了。”这种情况2008年也曾出现过,当时房地产市场受调控政策打压,楼市观望情绪严重,直接使家装市场“结冰”了数月。“家居行业是房地产调控新政的潜在受益者。”也有业内人士持不同观点,他的理由是,本次新政直接打压的是投资客,这部分购房者并不能给家居行业带来实际效益,毕竟家装市场上,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的购房者才是主力军。 》镜头五 钢铁水泥“应声而落” 骤冷的房地产市场正在把“低温”传导给钢铁、水泥等相关产业。 对此,有专家认为这是股民们的错杀,因为水泥主要的市场在于各地大型项目的建设,其直接受益于国家4万亿建设,因此,楼市新政对水泥行业的影响甚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路上升的钢价开始掉头向下,到4月底主要钢材价格跌幅达数百元,钢铁股也节节下跌,业界认为“这主要是源于对需求的悲观”。“这将直接导致用钢需求的下降。”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这样评价楼市新政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新政对钢铁行业的冲击非常大,今年下半年市场将明显不如上半年。” 据了解,沈文荣领导的沙钢集团主要生产建筑钢材,此轮房地产调整对其冲击最大。 另外,受影响比较大的还有太钢集团,太钢的主要产品是不锈钢。太钢集团董事长李晓波表示,“地产新政对销售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受近期国内周边钢材价格大跌,楼市新政催冷建材市场影响,很多此前囤货待涨的钢材经销商被牢牢“套住”。“4月中旬正赶上国内铁矿石谈判和新一轮楼市调控同时发生,一个月过去,无锡、北台等周边钢材市场每吨下调300元—400元。”钢材经销商周先生说,楼市调控也让钢材市场需求出现萎缩。 让我们回看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当年第四季度,中国钢铁企业开始陷入全行业亏损状态,并大范围减产、停产。 有人预言,这次调控的影响将“不减当年”。 在房地产行业,除了钢铁以外,水泥亦是受到“株连”的建筑材料。“房地产新政对水泥行业肯定是有影响的。”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常务执行副总裁张剑星告诉记者。 不过,张剑星认为,由于短时间内地产商还会继续进行施工建设,所以房地产新政目前反应还不太明显,需要3到5个月时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 需求的下降,给原本就过剩的水泥行业造成了巨大压力。去年全年,中国水泥产量16.3亿吨,同比增长17.9%。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目前,中国水泥产能已达19.6亿吨,而在建水泥生产线超过400条,新增产能将超过6亿吨。 业内人士认为,钢铁行业受到的冲击将明显大于水泥行业,因为房地产在水泥行业所占比重要小于钢铁行业。“房地产调控政策对不同区域的水泥企业影响不同。在东部地区,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高,尤其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在十里河建材城,一位水泥经销商的心态很平和,“市场有起有伏是很正常的,我们将加快下游的开拓,如承担国家重点工程,争取安居工程、廉租房、新农村建设的市场。” 》镜头六 家居建材难逃“株连” “现在一个月都卖不了一樘”,北京某大牌防盗门的经销商张新(化名)见到记者就开始诉苦,“以前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卖200多樘,现在楼市调控政策一出,家装市场提前‘入冬’了。 张新告诉记者,由于经济不景气,他已经把北红星美凯龙的店转出去了,现在卖门的店员也从两个变成了一个,另一个店员干脆在网吧上网休闲去了。 来北京已有20年,张新的日子可以说是一直很顺。 1999年,他在北京前门大栅栏开了一个小型装饰公司,接一些装修的小活,到后来生意越做越大,从装修到代理,乃至承包工程。张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 2009年,张新尝到了投资的“甜头”。 他先是股市里投了20万元,不到一年就赚了30万,2009年3月又在东四环朝阳北路买了一套三居,转眼几个月之内房子计涨了100多万元。 然而,就在他踌躇满志的想大步跨入股市和楼市的投资之时,房地产调控新政密集出炉,他伸向房地产投资的手收了回来。本来想“歇一歇”从做实体转向做投资的念头也打消了。 2009年春节之后,生意最火爆。“一个星期少说也有4、5个装修的单子,一个月的营业额最少也有20多万元。”那时候的房地产市场刚刚从低谷企稳回升。今年正当他满怀着憧憬迎接装修旺季时,现实却让张新大跌眼镜。 由于张新的业务更多是通过老客户介绍,且公司规模不大,或许不具代表性。记者昨日联系了北京东易日盛装修公司的王姓负责人,他表示,“当前的家装业务下降非常明显,营业额和业务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接近一半。” 事实上,装修公司业务的下降在建材家居市场有最直接的表现。 在西四环的红星美凯龙店,记者发现家装市场也没有了昔日的繁华。以往周末的家居卖场,经常是人满为患,上周六记者到来西四环的红星美凯龙店,发现整个卖场卖货的人都比逛店的人多,整个大厅空空荡荡的,两个卖场员工三 (论坛 新闻)三两两闲聊着,几个销售围着一个顾客的情景屡见不鲜。“去年是一天4个单子,今年确实有下降,最近两天只签了一个单。”金五星圣劳伦斯暖气经销店工作人员小徐告诉记者。 隔壁一家兼营水暖、电料和五金店铺的店员刘小姐告诉记者:2009年生意好的时候,平均一天的营业额达到1万多元,而今年则是两三千元左右,“去掉人工费,基本不赚钱。” 对于建材销售商和装修公司来说,在营业额下降的同时,还要面对成本压力的增大。据小刘透露,暖器片公司曾在3、4月份接连两次涨价,分别为2%和8%。而张新的工人们的人工费也涨了10%左右,“今年给工人上了‘三险一金’,成本一下提高了很多”。 》记者手记 淡季真的来了 本次调查中,记者采访了多个行业的专家及消费者,其中有开发商有汽车经销商,有设计师钢铁、水泥经销商,还有券商和炒房人。他们的声音大都很一致,“淡季来了!” 但令记者意外的是,多数人面对冷市表现的很平静,他们大多认为“降温”有理。或许这些年,他们经历的多了,看过几次潮起潮落自然对淡季的到来都变得有免疫力了。 “冷市未必不是好事,有潮起就有潮落,企业需要具备抗压性,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道林设计师孟庆军显得很淡然。“未来市场必然是一个整合的市场,大鱼吃小鱼,行业越来越细分,一些不符合市场的公司将在这一轮调控中出局。” “潘石屹口里的‘百日剧变’或许真的来了。”香港太平洋投资顾问总裁贾卧龙说,“而且这次涉及的不仅仅是地产业,与其相关的行业都会受到影响,这也是经济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但中国楼市离崩盘还远,我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北京京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汉谈起地产行业对60多个行业的影响时也表示,中国的房地产势必会走一条良性发展之路,各个企业需要做精做专,行业需要细化,所谓“术业有专攻”。 田汉表示,市场也该降降温了,有潮起就该有潮落,这才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去年楼市、车市火得一塌糊涂,包括股票,很多在2008年高点入市的人基本都“解套”了,可以说这次调控,导致60多个行业“集体降温”,也会让这些行业反思和整理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本站编辑:商海浪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