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拐点无依据 专家称有人刻意制造房价恐慌
一些所谓的退房潮、违约潮、离婚潮等夸大其词的炒作,包括此次炒作成交量“暴涨”,目的只有一个——干扰调控,误导预期,获取暴利 近日,有报道称,相比6月份,7月份北京、上海等地楼市成交量“暴涨”,房地产市场又进入“上升拐点”,“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成了“百日维新”。 事实果真如此吗?仔细查看相关资料,发现这是一个刻意隐瞒真实情况的“暴涨”。
其他城市成交量的“暴涨”,原因也大致如此。那么,究竟是谁在刻意遗漏重要信息,制造恐慌,牵强附会地得出房价将“再次高烧”的结论,企图推动更多人恐慌性购房?这其中传递的信息让人不得不提高警惕。 谁最乐意听到这些“暴涨”的消息?一旦成交量回升,开发商就可以借机涨价推盘、投机客就可以借机抛盘出货。事实上,此次调控以来,一些所谓的退房潮、违约潮、离婚潮等夸大其词的炒作,包括此次炒作成交量“暴涨”,目的只有一个——干扰调控,误导预期,获取暴利。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6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下降0.1%,这是近15个月来房价首次下降,7月份房价环比则与6月持平。从整体看,目前房价基本处于盘整回落态势,但仍处于不合理的高位;从地区看,“少数重点城市”的房价仍在高位徘徊,部分二三线城市仍在上涨,远远脱离了居民收入水平。可以说,政策的预期效果还远未达到。房价一旦出现反弹,则未来市场的泡沫化程度无疑会进一步加剧。 同时,我们也看到,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新“国十条”,对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一旦某城市出台了诸如限制三套房购买等政策,本地楼市交易量会立即减少,这说明过度投机的需求正在被挤出市场。来自国土部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区、市)土地供应总量为17.9万公顷,同比增加65.1%。其中房地产开发用地接近成倍增长,占总量的37.4%,各地保障房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中。 对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来说,当前应坚持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不动摇,坚持加大政府对中低收入群众住房保障的力度不动摇,多渠道解决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住房问题。于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