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盘”“地王”难改楼市调整之势
“金九银十”一开打,“回暖论”便甚嚣尘上。广州几个热销楼盘、一个番禺地王,似乎让“回暖论”再添佐证。网民常用“有图有真相”来佐证事件的真实性;俗语亦云: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如今,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都是热卖的新闻图片与市场信息———市场淡静期真的过去了吗? 我们常常重复着“盲人摸象”的故事,常常依赖经验来作出判断,如今的“回暖论”便是经验主义者的武断。 事实上,房地产大势如滚滚长江东去,不管对于调控有多少争议,从今年开始执行的房地产新政与以往有本质区别,房地产高歌猛进时代的终结将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完成一次彻底的蜕变。这才是房地产发展大势之“理”———长期供求结构趋向平衡、高负债率的房地产盈利模式、中央政策的持续高压,这三者是决定中长期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基本要素。 在供求结构上,供应量汹涌而至,众多上市房企公布的计划表明,下半年供应占全年的六七成甚至八成。而随着保障性住房的跟进,中长期房地产供求结构会更趋于平衡。 而在证券市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板块股价跌幅过半。人们对于房地产的高负债、以增加负债的方式快速做大的经营模式产生了怀疑。 再者,中央的政策高压从未放松。本周,《人民日报》再度发表署名文章,批评干扰楼市调控杂音。事实证明,政策对金融泡沫保持高度警惕,假如房地产投资热度再燃,二次调控将紧随而至。 综上三者,则是“理”之所在。然而,市场同时充满了吊诡。我们并不否定“日光盘”、“地王”的存在,但可以肯定的是,市场反复、甚至反弹只能是一时之“势”。理势相背的现象是阶段性的、也是具有个体特殊性的,而最终,“势”终归要服从于“理”。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对本刊一向所坚持的评论观点“房地产向下调整的势头不可遏制”充满了自信。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进入深水区已是大势所趋。在市场情况越来越复杂的今天,需保持冷静与理性,才能对市场走势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否则,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只会自误误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