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首页 - 二手房 - 新房中心 - 写字楼 - 家居 - 装修 - 房产金融 - 免费发布 - 视频看房 - 楼市杂志 - 评论 - 合同 - 国家政策 - 房产知识 - 互动社区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写字楼新闻
联手拿地 积蓄实力 险资收购今年或将大量浮现-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
联手拿地 积蓄实力 险资收购今年或将大量浮现
发布时间:2011/1/5 10:27:01
来源: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
  

  日前,北京CBD核心地块的招标再度引来各方关注。以泰康人寿、生命人寿、阳光保险、安邦财险等保险企业为主的机构扎堆竞购,并在几大地块上纷纷报出最高价。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保险资金将成为地产大宗交易的主要买家,而此次险资企业出手拿地开发自用项目,符合现行政策规定。

  “最近各地都出现了土地竞拍疯狂的景象,土地抢购潮再次出现。

 
央企、民企以及金融机构都位列其中,主要还是钱太多了没处投,买地买房最保值。”对于近期保险企业频繁拿地的现象,滨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杨广军对《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如此评价。

  不过,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对于险资企业投资热情高涨、抢购土地盲目跟风的现象,表示将会密切关注。

  金融机构进军房地产

  自2010年9月险资正式吹响进军不动产领域的号角后,保险公司忍耐已久的投资冲动得以释放。他们不仅热衷商业地块的联手竞拍,也频频出手成熟物业并谋划建设养老社区。

  其中乐观者认为,国内商业地产专业程度低且资产“流动性”不足,险资开闸涌入楼市,很可能扮演商业地产“救世主”的角色。悲观者则看到,目前国内写字楼和商场的租金回报率,很难符合保险公司的投资需求,因此短期内险资大量进入商业地产的可能性不大。

  近日中国太平保险的一项股权投资,显示了保险资金进军不动产领域的又一高招。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太平近日发布公告称,斥资2.16亿元购入深圳福田燃机电力公司30%股权。看似普通的一则公司股权收购,其实背后蕴含着中国太平投资不动产的另辟蹊径。

  据了解,深圳福田燃机电力公司自2005年起已停止发电、供电及供热业务,主要资产为原用作设置燃气发电机的地块,估值6.81亿元,现计划重新发展作高端产业用途。也就是说,中国太平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正打的是该地块的主意,通过持股公司来间接获得地产收益。

  中国人寿在养老社区投资上也步步紧逼。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透露,初步规划构建养老社区“一南一北”的格局,已在河北廊坊拿地超万亩,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而南部则有可能落户海南。

  此外,平安集团则以其拥有平安信托的便利,早已大规模涉足房地产投资领域,并培养了一个成熟的不动产投资团队。截至2010年上半年,平安信托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规模达204亿元,并希望年底能做到260亿元的规模。

  2010年9月中旬,平安信托买下成都中汇广场,被业内视为楼市调控新政出台后的险资投资商业地产第一单。11月5日,平安信托董事长童恺在平安开放日指出,中汇广场是平安自用的办公楼,且使用平安资本金购买。他强调,平安仍无投资商业地产的案例。

  “此次拿的地块只是建自用办公楼,民生并不做开发,仅仅给开发商做贷款,中服这块地由朝阳区政府招商引资,我们只能算引资过去的,用的是民生自己的资本金。”同样参与到中服地块竞标的民生银行高级经理廉晶杰告诉记者。虽然金融机构一掷千金集中“转行”做地产的自用需求究竟有多大令人怀疑,其背后恐怕与汹涌的资金流动过剩不无关系,但是廉晶杰认为,从目前来看险资跟房地产行业并没有多大的联系。

  今年或成土地“大买家”

  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从建造到招商,再到后期运营管理,通常需要长达3~5年的培育期,资金回笼周期相对较长,这无疑对开发商的资金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缓解资金链压力,部分开发商不得不选择分拆出售,导致项目后期管理的不可控及整体品质的下降。

  而保险资金的进入,给开发商增加了一条融资和退出渠道。杨广军认为,险资可以通过整栋收购或参股方式接盘商业项目,开发商也不再依赖分拆出售回笼资金。此外,险资还可能采取开发定制的模式,即开发商根据要求开发地产项目,然后转售给保险公司。

  据廉晶杰介绍,目前各大保险公司还处在组建团队、初步接触的前期准备阶段,从实际成交情况看,保险资金尚未大规模进入商业地产市场。杨广军也表示:“目前经济形势稳步向上,但是房地产业仍有较多调控,买卖双方处于僵持阶段,以致2010年的大宗物业交易没有2009年活跃。”他告诉记者,随着险资深入楼市,今年将有更多商用物业大宗交易出现,金融界拿地或将成为趋势,而一些大型商业地产开发商也将最先获益。

  在国外,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经营多年后,成熟了可以卖给保险公司或退休基金,由后者长期持有,但由于此前投资不动产受限,国内保险公司除用资本金以“自用”名义持有一些商业地产外,并没有充分扮演起商业地产“出口”的角色。

  对于商业地产中的零售物业,业界人士认为其专业性要求更高,即便对国内成熟的房地产开发商来说也是很大挑战,更何况初涉房地产的保险公司。因此,保险公司除禁止涉足的普通商品住宅项目外,将会首先青睐写字楼,其次才是零售物业和养老地产。

  有消息称,资金紧缺的保障房建设正考虑引入保险资金。这一观点近期得到一些地方官员和保险公司高层的回应,但保监会对此仍相当谨慎。

  然而广受关注的是,目前一些保险公司以“养老地产”的名义,纷纷在各地储备土地。据知情人士称,泰康在海南、云南和上海等地都有投资,国寿在河北也有斩获。

  一位业界资深人士则认为,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开发养老地产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没有成熟专业的配套服务机构与之合作,这些地产项目建好之后,更关键的是由什么专业管理团队来运营,保险公司自己不具备运营经验。养老地产,从概念上讲,市场一定很大,但从概念到操作层面,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杨广军对此也深有同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Copyright© 2006 www.shoukaos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   版权所有
北京通州云景东里10号0604室 TEL:+86(10)88789402 13132282109
E-mail:bjbangonglou@126.com QQ:5651564 京ICP备2024054193号-1  技术支持:手靠手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未经本网站书面许可不可转摘 北京租写楼就找北京手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