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档商品房房产税或为1% 有望一季度实施
据新华社电 记者9日从正在召开的重庆市“两会”上获悉,重庆市政府将对房地产市场加强财税调节,并确定开征高档商品房房产税。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庆将完善“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今年新开工公租房1350万平方米,通过加强土地供应、税收约束等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结构合理、供求平衡、秩序规范。 据悉,财政部已经原则同意重庆开征商品房房产税,具体实施方案由地方政府制订,报财政部备案。重庆市正抓紧完善相关方案,有望在今年一季度出台文件开征高档商品房房产税。 分析
沪渝房产税方案有区别
重庆房产税税率或为1%,专家称重点在调市场结构 沪渝此前已传征房产税 除重庆之外,此前也盛传上海将征房产税,但是当地政府没有明确时间及方案。 对于上海版房产税征收方案,有媒体报道称只针对新增购房,而且是对每户名下超出20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房产面积进行征收。 房产税有利抑制过旺需求
顾云昌认为,两地的试点应该是采取两种不同形式,以观察哪种方案效果好。“我国的做法一向都是从试点中取得经验,吸取教训,然后向全国铺开。这种先点后面的方式符合我国国情。” 顾云昌指出,由于两地都还没有公布具体方案,尚无法就方案本身判断其影响情况。但根据此前报道的方案来看,都有利于供需关系的平衡,抑制过旺的需求。 房产税会间接影响房价 对于1%税率,能够起到多大的调控作用?买得起高档房的人,就交得起税,但是顾云昌认为,不能只看对房价的抑制作用,现在的重点是调节市场结构。比如,政府能够用征收的房产税建保障性住房,这也是好事。“抑制房价要调整供求关系,但供求关系不易调整,就通过征收房产税的方式增加税收,增加的税收投入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再将保障性住房提供给低收入群体。调整结构比调整房价更重要。” 顾云昌认为,征收房产税对房价会产生多大的作用,要看征收面有多少,对供求关系影响多少,更多是通过间接的关系影响房价。 上海资深房地产研究专家杨红旭表示,“楼市中有情绪,情绪会影响房价,富人可能不在意这点税,但怕由此引起的房价下跌。” 此外,杨红旭指出,征收房产税是优化房地产税收结构必须的环节,但若不减少其他环节的税收,则有加重税负之嫌。 本报记者 张静 延伸阅读 声音 “既得利益者阻碍房产税”
“房产税可抑制投机炒房”
本报记者 李蕾 资料链接: 房产税 社论:开征房产税别误伤中产 房产税争议数年,重庆即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房产税一旦开了头,或许很快就会在全国推行。所以,重庆将对高档商品房如何开征房产税,不只是重庆市民关心,全国各地的民众也非常关注。 重庆开征房产税的方案尚未正式向社会公布,不过,近一年来征税方案内容也多有媒体报道。而回顾这段时间以来舆论最担心的问题恐怕有两个:一是开征高档商品房房产税会不会大规模伤及中产阶层;二是房产税一旦开征,地方政府会不会为了增收,而进一步扩大征收的对象和范围。 中产阶层上无富人之财力,下又不能享受政府的住房保障,可以说是商品房的消费主力军,是高房价的最主要承担者和“受害者”。房产税如果是为打击高房价而来,那么,中产就是最不应该受到打击的对象。因此,对房产税开征标准的界定至关重要。标准过高,政策效果不明显;标准过低,那么,就必然大范围波及中产。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重庆将高档商品房定义为平均房价的3倍,开征既按面积也按套数,别墅将直接开征。如果方案确实如此,那么,重庆方面有必要向公众解释,如此界定的理由,以及按照这样的标准将有多少重庆市民被课征房产税。实际上,不论最终确定什么样的标准,重庆方面都应该向公众一一列举出具体的理由和征税人的范围。如果税基过大,那么显然有很多中产是在误伤之列。 如何减少房产税对中产的误伤,除了制定合理的征税标准,还要在税率以及税收返还方面有必要的政策安排。一方面对那些符合征税标准的上层中产,不应课以重税;另一方面,对那些仅仅是房子较大而收入不高、家庭负担较重的中产家庭,应该有免税和返税条款。当然,这些都应该公开、透明地运作。 房产税之所以备受争议,更重要的是因为,借打压房价开征房产税,为地方政府正式开辟了一个新财源。地方政府因房价下降而减少的土地收益,将在房产税中得到弥补,而且在不远的将来,土地财政枯竭之后,通过扩大房产税的征收范围,又是不尽财源滚滚来。在当下征税程序并不十分规范的情况下,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今天向高档商品房征了房产税,谁能保证明天不向中档商品房征收? 无论是什么地方开征房产税,都应该从制度设计上打消民众的这种疑虑,不能给地方政府过度创收留下政策后门。相对于具体的房产税征收方案设计,更重要的是如何限制地方政府征收房产税的权力。 征收房产税的权力不受约束,那么“误伤”的不仅是中产而可能是所有有房产的人。 解决方案除了地方政府尊重市民的权利,遵守一项税政所应有的程序正义,别无良方。因此,令各界期待的是,重庆作为率先开征房产税的城市,不但要成为让房价回归理性的模范,更应当在自我限制征税的权力方面成为榜样。 即便一项税收有良善的动机,即便其可能不伤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但是,向特定人群征税同样也触及公民权利的敏感神经。因此,地方政府向私产征税,必须要慎之又慎,要充分考虑征税带来的社会后果,更要回应民众最集中的利益关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