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仍面临重重挑战
2010年刚刚过去,世界经济仍在复苏的道路上曲折前行,中国经济也面临着政策退出和结构调整的双重考验,如何在复苏中变迁至健康的增长模式,能否再向改革中寻求增长力量? 昨日,某网站邀请国际、国内顶级经济学家齐聚北京,共同探讨未来世界经济风云变化,预测中国经济走势。年会也囊括了世界顶级的经济学家,如2010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得主中的两位经济学家戴尔·莫滕森和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对于未来美国经济的走势,戴尔·莫滕森比较担忧。他表示,美国失业率还是在9.5%到10%之间,产品服务需求还没有恢复,利率下降实际上是权宜之计,未来不确定性因素还有很多,美国经济不会在短期内明显复苏。 而在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看来,全球经济中,欧盟的债务危机是值得警惕的。他表示,目前西班牙政府有很高的债务,如果不解决的话,可能在长期还会带来更多问题。如果西班牙像希腊一样垮台,很可能欧元区就垮台了,因此欧盟必须挽救西班牙。 对于中国经济的前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认为,中国在没办法维持过去两年的投资膨胀后,今明两年将会收缩,失业会增加。他认为,这是今明两年中国可能面临的较大麻烦。 参事、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也称,GDP不能再像前两年那样的两位数增长,此前动辄两位数的增长,不仅中国承受不了,世界经济也承受不了。 通胀圆桌 输入性通胀持续存在暂时或不必担心 □话题嘉宾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2010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得主 夏斌: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 鲁政委: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许善达: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 话题:随着美元的量化宽松,2010年中国通胀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有专家认为中国的通胀将持续3-5年,对于中国什么样的通胀率值得担心?此次通胀和既往又有和不同?经济学家自有见解。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通胀到5%都没问题 “如果说我是中国央行,我压根不会担心这个通胀率的问题。”如果经济不增长但同时通胀严重才会比较糟糕。而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保持较高的水平,GDP增速实际上是通胀率的三倍左右,有很多的支出盈余。所以说,中国即使通胀率达到5%都没有问题。对于中国央行而言,真正问题在于支付盈余,中国用这些钱借给美国、欧洲,支持美国和欧洲支付他们的财政赤字,这样大量存钱再大量借贷出去是需要解决的。这也会导致通胀问题。 夏斌:结构不调整局面仍难改观 中国的通胀只是表面问题,实际上它反映的是中国经济长期不可持续增长的问题。如果中国增长方式不改,结构不调整,这个局面仍然难以改变。 鲁政委:本轮通胀有其特殊性 本轮通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随着工人工资的提高,产能过剩对物价的压制是越来越弱。剔除食品和能源,其他的CPI也在上涨,而且工业CPI也在上涨,这甚至在2008年都没有看到这么明显的迹象。 许善达:美元贬值是导致通胀的主因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会造成美元对于主要的资源贬值和中国长期扭曲的资源价格是导致2010年通胀的主要原因。其中,国际资源价格随着美元的贬值会上涨,这是中国不能控制的一种趋势,使得中国这样一个进口资源的大国必然会产生输入型的通胀。而对于中国长期有很扭曲的资源价格,这个资源价格的扭曲和政府的政策是相关联的,成为了一种潜在的降低通货膨胀的因素。中国现在很多价格的市场化程度不够高,随着市场化的进展,一些相关问题慢慢地浮现出来,多因素促成了今年中国的通胀。 宏观圆桌 中国投资增速远超合理水平形成经济障碍 □话题嘉宾 陈志武: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 王小鲁: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话题:多位知名经济学家指出,中国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进行结构转型,而在转型过程中,民营经济应扮演重要作用,政府则应改革唯GDP式的考核方式,并将收支水平控制在较低水平。
陈志武:依靠投资带动经济持续性越来越差 把每年固定资产投资除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两亿居民一年可支配收入,而2009年这个数字非常大,相当于13亿城镇居民一年收入。中国整个城镇人口都没有13亿,也就是说2009年一年固定投资相当于一年的收入,现在靠固定资产投资带动增长方式即使没有到顶也非常接近顶峰,已经没有办法增长太多。 王小鲁:高投资高储蓄是经济主要障碍 过高投资、过高储蓄率是阻碍经济合理增长有效增长的一个最主要问题。出现这个问题有两点最重要原因:第一,之所以储蓄率会不断上升,和中国收入分配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收入差距在改革期间越来越大,低收入居民增长远远落后于高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长,这种条件下高收入居民具有高储蓄倾向,而低收入居民没有足够的钱用来消费,这种情况自然会造成社会平均储蓄率不断提高。 另外一个方面,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完整地建立起来。中国公共服务不到位,医疗、教育和居民住房价格远远高于正常水平。在这种情况之下,相当大一部分居民得不到社会保障,不得不提高自己储蓄率来应付未来发生的危险,造成强迫储蓄。 陈志武:低息造成老百姓储蓄损失近万亿 中国长期低利息政策为中国经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奠定了基础。据他估算,过去20年间,中国的银行存款利息平均每年比应该有的利息水平大概低两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利率比应有水平每年低150基点。低利率政策产生的效果是老百姓一年几十万亿储蓄每年损失几千亿到一万亿利息收入,实际上把老百姓储蓄应该有的收益转移到国有银行进一步转移到国有企业,以及地方政府那些工业和“铁公基”项目。 王小鲁:中国产能扩张将出现产能过剩 中国目前已经远远偏离了最优的黄金储蓄率,固定资产投资远远超过了合理水平。这会造成产能不断扩张,而消费没有相应增长,最终出现产能过剩。 房地产圆桌 任何政策都无法限制实际需求的爆发 □话题嘉宾 任志强:华远集团总裁 平新乔: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彭文生: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夏斌: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 话题:2010年3月,一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在网上流传,大胆预言2011年中国房价将会崩盘。它回顾了日本1985年至1991年房地产走势,发现与中国2005年至2008年的房地产市场走势颇为相似,但专家和市场人士的看法却与此不同。 任志强:现金流没有问题楼市不会崩盘 我并不担心房地产市场会出现崩盘或者是其他的问题。政府得维持房价的稳定性,我从来没有觉得政府希望房价低。调控房地产并不是说要房价降下来,我们减过所有交易环节和生产环节税费吗,我们所有保有环节税收要占到地方财政收入5%—8%。生产环节要到14%,土地部门的2.7万的土地收入折算过来相当于房价的48%。三头加起来政府拿走70%多。 我并不担心房地产市场会出现崩盘或者是其他的问题,现金流也不会出现问题,地产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调控不会使整个供求关系发生巨大改变。任何政策都无法限制市场实际需求的爆发。 平新乔:投资需求造成楼市泡沫 投资需求是拉高房价的主要推手。某种意义上货币本身也叫泡沫,但是要加上某种功能,关键是要经济稳定,只要存在下去就不是泡沫,存不下去就是泡沫。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只要房价能有人买,能有人接,能存在下去,就是合理的。 彭文生:楼市调控是个长期过程 中国实际上面临房地产泡沫存在的条件非常充分,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一个是消费,还有就是投资。另外,CPI通胀,正因为我们现在人口结构是这样,我们生产内容超过消费内容,不会发生很高的消费型价格通胀,所以我们货币政策平均来讲相对比较深一些,高储蓄率加上长期的货币政策,这就是资产泡沫的一个温床。 我个人觉得除了保障房以外,整个房地产还是要把它看成一个影响中国经济长远增长的效率,所以我个人认为房地产调控是一个长期性的,不是周期性的。 夏斌:不要对大幅度回调抱有幻想 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涨幅过大,老百姓不要对房价大幅度恢复周期回调抱有幻想,请不要用股市方法预示房市。房地产要走向健康发展方向,就是买房子是为了住,政府要坚决打击投资投机,以后像买卖股票一样投机房子就难了,或者赚钱空间就少了。 观点交锋 VS 房地产税征收是必要的房产税征收不到时候 □话题嘉宾 反方代表 任志强:华远集团总裁 龙永图:G20集团研究中心秘书长 正方代表 孟晓苏: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 刘晓光:首创集团总经理、首创置业董事长 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话题:尽管中央和各地政府都没有公开房地产税的具体方案,但是,当房地产调控“重拳”房产税落地重庆,此举普遍被看做新一年房地产调控的继续和进一步深化,但对于重庆征收房产税,各位专家显然有不同的看法。
征房产税不到时候也解决不了高房价的问题 任志强:不存在收取房产税的基础 中国根本不存在收取房产税的基础,在目前这个发展中的阶段根本不应该对财产征税。 如果用房地产税解决房价问题,从各国情况来看逻辑上推理上和实际上都是错误的。房地产税根本解决不了房价问题。房产税可以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持有成本增加的时候严重供不应求,大家还买,而供求平衡时,大家就不会过度投资性购买。房产税是间接通过消费行为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随着供求关系变化而影响到价值。但是供求关系在10年之内解决不了。所以,供求关系占主导地位的时候,房产税起不到抑制房地产价格的问题。 重庆准备实施的房产税是一种只针对高房价、类似于高消费的特别消费税,就像中国曾出台的“筵席税”一样,只可能是“昙花一现”。 龙永图:单靠房产税抑制不了房价 单靠房产税是不能够抑制房价的,只有保障房体系建得差不多的时候,房价才可以抑制。中国房价涨了那么多年,靠一两项政策来解决是不可能的,也是一种幻想。中国要真正把房价抑制住,不是一两年的问题,大家要有耐心和时间。保障房体系建得差不多的时候,房价才可以抑制。开征房产税也只能针对商品房体系的房产,而保障房体系的免收。应该积极一点推进房产税。只要大方向确定后,很多技术性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房产税的征收是必要的,将成政府的一种收入源 孟晓苏:应该开征保有税取消流转税 应该开征保有税,同时取消或者减少流转税。中国房地产协会在提出物业税建议的时候就是主张在征收保有税的同时取消或者减少流转税。现在房地产有很多税,这些税最终都是转嫁到买房者身上,由买房者来一次性承担。土地出让金之所以越来越高,是因为政府垄断土地供应,获取差价,造成两端的不良后果,一端是农民失地,一端是城市高房价。 物业税不光有征收,还要有退税制度。这个制度国外已经有了很成熟的办法和经验,我们只需要去国外学习一下就可以了,结果我们的专家闭门造车,重新设计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把问题搞得非常复杂。我认为,物业税的征税还是按照国外通用的办法。 刘晓光:房产税应除廉租房外普遍征收 房产税如果真能征收,可能会逐渐取代土地财政。房产税应该普遍征收,不能说买新房子收,不买新房子就不收,保障性住房也应该征收房产税,但廉租房不能收。中国应该借鉴外国经验,人民大学曾经做过测算,房产税大概一年能收7000亿元,这7000亿元如果真能收到会逐渐取代土地财政。 郭田勇:应该征收特别是对多套房征收 我个人对征收房地产税持赞成意见,关键税别收偏了,这个税别成为地方政府一种收入来源,要针对多套住房,要把非自住性住房征税这一块需求给剔除掉,之后我们通过增加供给的方式,无论保障房,还是对一些规范的开发商基于融资,让它多盖房子,达到整个市场的平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