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圳“给院士补贴200万购房款”公平吗
众所周知,现在最重要、最严峻的问题是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特别是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如何使低收入者不至于陷入生活窘境。
12月28日《深圳特区报》报道,12月29日起,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的认定工作将正式启动,经认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可按不同层级,分别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包括住房优惠、协助解决配偶就业及子女入学、学术研修资助以及相关医疗保健优惠等。其中,两院院士住房补贴最高达200万元。 从发展地区经济的角度看,属于国内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深圳市拿出巨额资金补贴两院院士,即使在当下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情况下,相信也不费吹灰之力。我甚至相信,以深圳的实力,就算是拿出2亿元吸引100位两院院士,对深圳来说也不是多大的负担。所以,乍看上去,拿巨额补贴吸引人才,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 但我们必须看到的是,给院士的200万元购房补贴,用的都是财政的钱,而财政收入则是来自纳税人的钱。从公共财政的角度看,但凡使用纳税人的钱,就必须保持足够的审慎。财政收入不能政府想怎样花就怎样花,必须受到一定的约束。 按照常理,涉及招揽人才方面的支出,理应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方案中,并经过当地人大的审批。现在,我们无从知道这笔支出有没有经过当地人大的审批,如果有的话,公众还有权知道是以什么理由审批的,如果没有,公众更有权质疑。 所以,现在真正的问题并不是深圳市能否承担这笔费用,而在于这笔费用的支出有没有经过合法的程序,是否符合民意。众所周知,现在最重要、最严峻的问题是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特别是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如何使低收入者不至于陷入生活窘境。在这些最迫切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之前,拿出一大笔资金来补贴高端人才,让人心里感到不舒服。 进一步说,重视人才吸引人才没有问题,但只是把补贴的重点放在几位院士级人才上,并不一定是一个好办法。其实,唯有在深圳的所有人才都能感受到政府的尊重,那才是真正的尊重人才。 同时,有关方面更应该知道的是,就算是一个地方政府再有实力,其所花的每一分钱也必须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对于纳税人的每一分钱,不能简单由政府官员拍板就可使用,而必须充分考虑到民意与民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