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产值将破千亿 九华打造高科技产业集群硅谷
九华打造千亿园区、担纲“四化两型”生力军大型系列报道之四■本报记者张旌■沈琴陆建威
地处湖南省腹地的湘潭市是一座老工业城市,工业经济体系以重化为主,工业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湘潭市面临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任。 近年来,在湘潭市北接长沙的地段,一个崛起的新工业园区正迅速成长为拥有400亿元投资的省级经济工业园,成为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先行区、示范区。 “预计到2015年,九华的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税收60亿元以上。这意味着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九华在经济总量上将再造一个湘潭。”中共湘潭市委书记陈三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五年,要吸纳海内外先进要素,把九华打造成高科技产业集群“硅谷”。 以支柱产业撬动“千亿园区”发展 湘潭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支持发展的老工业城市,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拥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和传统优势行业,其中,制造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90%。2007年,湘潭被认定为中部地区重点扶持的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 “作为老工业城市,湘潭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全面实施‘大企业裂变’的战略决策,要将九华打造成为大企业裂变的平台。”陈三新说。 他认为,湘潭的后发优势非常明显,有政治优势,这里是伟人故里,中央地方、国外国内都很受关注;工业基础得天独厚,大批的工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正在焕发新的青春;交通区位优势也很明显,湘潭地处长沙和株洲中间地带,到长沙30多分钟车程,到株洲15分钟车程,这里的水运历史悠久,境内发达的铁路、高速公路都提升了交通区位优势;另外,湘潭市科技教育优势十分明显,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十分丰富,为湘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湘潭的老字号国企为国家、湖南、湘潭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工业企业拥有强大的技术人才队伍和装备实力,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充当主力军作用。所谓的‘大企业裂变’,即通过大企业主辅分离,使企业聚集增加,产业链条拉长,核心技术得到拓展,体制机制得到转换,形成具有天然联系的产业群。”陈三新说。 九华经济区以机电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吸引了湘钢,2007年4月,湘钢机电公司主体搬迁到九华,这为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改变湘钢机电产业以机电修配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定型产品的状况,进入以高新技术为主的重型机电成套设备制造行业,为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契机,创造了条件。 目前,九华已拥有大型央企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与湘潭钢铁集团合资的中冶京诚(湘潭)重工设备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30亿元;中冶京诚还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打造中南地区最大的冶金装备制造基地,一、二期工程分别于2007年8月、2008年12月底投产;投资3亿元的江麓工程机械九华研产基地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计划到2015年,九华经济区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可达150亿元。 “九华示范区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形势喜人。下一步,九华示范区要围绕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实力,提升科技水平,增强竞争力,以此来完善九华围绕‘千亿园区’目标制定的行动计划和工作安排,助推湘潭市社会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陈三新指出。 除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外,九华示范区还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到2015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实现产值5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实现产值2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现产值300亿元。 陈三新表示,九华要进一步提升实力,加快发展,要以支柱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园区的发展。实力的壮大、竞争能力的提升,需要市场资源、金融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的集聚和支持,关键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湘潭将出台政策支持企业把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和技术创新上来。同时,要从完善产业链条、形成配套的生产能力和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入手,加速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以此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实力。 据了解,九华示范区今年计划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50亿元,工业总产值2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财税收入10亿元。未来4年将以2011年为基数,技工贸总收入按照40%的速度增长,财税收入按照50%的速度增长。目前,九华示范区入园企业176家,总投资400亿元,已投产企业98家。 吸引全球要素,把“九华”打造成中部高科技“硅谷” “九华蓬勃发展的产业,与吸引海外先进的加工技术和管理经验密不可分。”陈三新对记者说。 有一组数据显示,在九华引进的资金中,有70%来自美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国内企业500强之一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扎根九华;由世界500强之一韩国三星投资的湘潭爱铭电子项目落户九华,还有台湾客商投资3.8亿美元的华商电子科技,将打造湖南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及主机板生产基地。 自成立之日起,九华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为原则、以打造主导产业为标准选商,严把企业入口关。他们坚持“三个不谈”:即投资不上规模不谈、项目科技含量不高不谈、对环境有污染的不谈。 为实现自身发展目标,九华经济区制定了招商引资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引进国内企业500强的战略投资者。其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就是九华寻找的战略投资者,湘潭九华是吉利集团在全国的第五个整车生产基地。 第二步,在港澳台地区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如华商电子科技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超过3.8亿美元,由台湾新高电子材料?中山?有限公司、台湾映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生产电脑主机板等IT产品,年产值120亿元以上。 第三步,瞄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如世界500强韩国三星投资的湘潭爱铭电子项目。 通过7年努力,如今的九华经济区已在一方不毛之地上“长”出一个崭新的工业新城:176家高新技术企业从大洋彼岸、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总投资超过400亿元,投产企业达到98家,台湾联电、韩国三星、美国通用、德国西门子、中国五矿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冶京诚、吉利控股集团等国内500强企业纷纷进驻九华,一个集小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三大产业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化集群已成型,成为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对于湘潭来讲,要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蛋糕’,现阶段要实现四大转变。”陈三新对记者分析道,一是要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逐步实现湘潭市工业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主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转变;二是在发展动力上,要投资拉动与创新驱动并重,逐步实现由投资拉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三是在增长方式上,要外延扩张与内生增长并重,逐步过渡到以内生增长为主的转变;四是总体上要把大企业的集聚和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并重,逐步构建起合理的工业企业结构。 “湘潭科教发达,综合科研实力居全省第二。湘潭将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形成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出重大技术创新、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打造工业增长极。” 多年来,九华示范区坚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导、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促进产业全面升级。园内金海重工、中冶京诚、三峰数控、新天和已分别与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同时,为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品牌创建,九华示范区出台了各项政策。如吉利汽车被批准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冶京诚被批准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聚宝米业、中冶京诚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据悉,为提高园区科技创新水平,九华示范区即将开工建设一座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主体的20层创新创业大楼,全方位服务园区企业发展。 “随着长株潭‘两型社会’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客商关注‘伟人故里’湘潭市的建设,参与投资湘潭的发展。九华示范区作为长株潭地区最具活力、最有发展后劲的园区之一,要强化资源节约的意识,提高入园企业的投资强度,用最小的资源投入争取最大的产出;要提高企业入园的门槛,严格把好入园企业的审批关,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发展工业园区。” 陈三新强调,要吸纳全球要素,从“和谐园区、滨江新区、两型示范”的发展定位、提升九华可持续发展能力出发,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真正实现“实力园区、创新园区、生态园区、和谐园区”的目标,把毛主席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