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房建设情况分析
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房建设情况分析
根据和住建部的计划,2011年将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预计投资总额1.4万亿元。目前保障房建设可看得见的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拨款1300亿元;地方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10%,即使足额到位也不超过1350亿元;有限的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其余大部分资金缺口需要通过金融机构来筹集。面对几近翻倍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缺口,金融机构纷纷加大了信贷支持力度。 一、银行业 1、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千亿资金助力保障性政府建设目标达成 国家开发银行于2005年开始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至2010年底,累计发放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1455亿元,贷款余额为878亿元,业务涵盖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公共租赁房和棚户区改造5大类。在过去五年中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范围涉及全国30个省,为689万中低收入群众解决了住房问题,2011年国家开发银行还将新增1000亿保障房贷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 2、商业银行:有目标的加大支持力度、正视风险、抓住机遇 除去国家开发银行的千亿资金之外,各商业银行同样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加大了支持力度。2011年年初,银监会召开保障房建设信贷支持的新闻通气会上强调,大型银行将加大信贷投放来支持保障房建设。随后,工、农、中、交、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集体表态,称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在过去的几年里,各大商业银行用于保障房建设的贷款并不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建设银行保障性住房贷款余额113.25亿元,全年累计发放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44.3亿;工商银行保障房贷款余额144.28亿元,同比增长43%,全年累计发放保障房贷款94.15亿元,同比增长55%;交通银行保障房建设项目贷款额度为173.5亿元,较年初增幅为123%;农业银行自2008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保障房开发贷款126亿。 2011年我国千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启动在即,各商业银行在加强跟踪和关注有关政策动态,也看到了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风险与机遇。在继续做好支持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工作的同时,纷纷加大对优质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开发企业实力较强、合法性手续齐备的优质保障性住房开发项目。结合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多样等特点,努力形成完善的制度和产品体系,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继续健全管理措施,实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的使保障向住房建设良性发展。 二、保险业 1、保险资金仓位迅猛上升,保监会研究险资投资保障性住房 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末保险资金可用余额达5.04万亿元,相对于2009年3.7万亿增长了36%,并且将来在此基础上还将持续规模性上涨。由此看来,源源不断的保险资金需要更多的投资来匹配。尤其是在2010年《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简称《办法》)出台后,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没有了制度障碍,保障性住房进入了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 而保障性住房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其投资规模大,依靠政府的信用来融资,这也使得保障性住房也许投资收益不如其他,但相对具有安全性。另外,保险资金如果投资保障性住房在投资收益的同时,还将彰显保险资金另一面的作用,即形成对经济发展民生扶助支持。 鉴于上述情况,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无论是从为民服务、为国分忧的高度看,还是从拓展保险投资渠道、提高保险资金配置空间的角度看,都是一件值得积极探索的好事。保监会表示,正在研究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性住房准入机制,开展试点,稳步推进相关工作。 然而,保险资金最根本的社会责任是以自身的稳健来保障整个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保险资金即便是以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公益性地参与保障房建设,也不能不考虑投资的风险和回报,不能不考虑对股东和投保人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因此,保障房“井喷时代”的风险与机遇,更需要的是理性的思考、冷静的分析、积极但谨慎的前行,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取得平衡。 2、保险资金涉足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相关情况 (1)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40亿资金支持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 2011年3月9日,中国太平洋保险宣布,近期负责其保险资金运作的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正式通过了保监会的备案。据了解,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与承担多个保障房建设项目的上海地产集团达成协议,牵头以10年期债权投资计划方式融资40亿元,主要用于上海地产集团在上海市区约5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这是保监会《办法》出台后保险公司的第一单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 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该计划投资的安全性,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在深入分析了相关政策和市场主体之后,最终以债权形式投资上海地产集团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房,并选择较好的投资项目、资质良好的偿债主体和实力雄厚的担保方。 (2)中国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保险等七险企百亿资金支持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 北京市金融局近日组织保险资金投资本市基础设施建设研讨会上透露,包括太保、国寿、平安在内的7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联合参与投资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据初步估算,目前可以基础设施债权投资方式运作,参与投资北京保障性住房房建设的保险资金规模在300亿元至500亿元。具体来说,就是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债权计划,募集资金后将资金借贷给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用于当地保障房建造前的拆迁、管线铺设和道路建设等。这一债权投资计划的期限是7年,收益率在五年期贷款利率的基础上下浮11%,按季结息付息。 相关人士表示,保障性住房建设具有地方政府负责、指定土地划拨、规定利润空间、承诺回购等强制要求,对于保险资金而言,是风险可控、长期稳定、担保可靠的投资品种,6%左右的年化收益对当前保险资产配置尚具吸引力。 (3)其他保险巨头也有布局保障房投资领域的趋势 2011年两会期间,中国人寿表示,投资保障房建设项目已经启动,与北京、重庆签订了协议,和云南也互有意向,广东、浙江等地则在接洽之中;中国人保表示,虽然尚未有实际的保障房投资项目,但将一直关注;此前高调的中国平安表示,鉴于投资保障房建设的收益率难以达到中国平安期待的8%-9%,且银行从地方融资平台退出,平安暂不会大规模介入。 三、其他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金融机构 1、社会资金欲借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 2011年,中央安排建设各类保障房1000万套需筹措1.3万亿元资金,其中,约8000亿元需要社会各方力量解决。若按4%—6%的净利率测算,2011—2015年间,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净利润将在1153亿—1728亿元。面对千亿利润,社会资金也跃跃欲试,希望以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形式,从中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金融服务机构,现阶段最主要还是关注一个回报率的问题。虽然,保障房项目收益率明显较低,但在投资渠道匮乏的现状下,社会资金参与的保障性住房投资产品凭借投资收益相对稳定以及投资风险相对可控的特点,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发展机会。 2、社会资金以投资产品形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相关情况 (1)建银精瑞公租房建设投资基金 2011年3月22日,中国建银精瑞资本管理集团宣布,其旗下建银精瑞公租房建设投资基金年内即将成行,将成为国内首只以民间资本投资为主的保障房建设投资基金,首批计划募集资金50-100亿,3年内达到5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7年内年均投资回报率预计可达5%-12%。 该基金实行“落实一批,发行一批”的原则,拟设期限为7年。基金采取股份公司制,由建银精瑞及有兴趣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开发商作为基金的发起人与基石投资人,向不超过200个机构和民间资本为主的社会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首批确认的发起人除建银精瑞外,还包括华远地产、复地集团、四川新希望集团等,发起人合计将认购基金总份额的20%以上,并在后续的公租房开发建设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经验参与公租房的开发、承建和运营管理。 (2)北京公租房建设投资基金 北京公租房建设投资基金是由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牵头组建的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私募基金。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任该基金筹备小组组长,华远地产总裁任志强任副组长。按照聂梅生的设想,用这样一个民间基金做公租房,其平均造价仅为4000元/平方米。前期以私募股权的方式进来,三年建造,四年运营,七年以后通过REITs产品退出。其筹备的基金规模在100亿到300亿之间,投资者不超过200人,预期年收益率在5%~18%之间。这一计划,已得到银监会和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人士的认可。(来源:伟业我爱我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北京楼市
![]() 家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