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首页 - 二手房 - 新房中心 - 写字楼 - 家居 - 装修 - 房产金融 - 免费发布 - 视频看房 - 楼市杂志 - 评论 - 合同 - 国家政策 - 房产知识 - 互动社区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写字楼新闻
北京新布局 “三城三带”新蓝图-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
北京新布局 “三城三带”新蓝图
发布时间:2011/6/13 10:14:51
来源:北京商报
  

  今年一季度,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4%。其中工业增加值11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位居全市第一,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7.8%。

  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新区更面临着多重任务、多重挑战:既要转变发展方式,又要加快发展速度;既要调整结构上水平,又要千方百计做大总量,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8000亿元,占全市二产的比重达40%。

  面对历史性机遇,怎样才能推动新区跨越发展?是在传统发展道路上大干快上,还是探索新路又好又快?

  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正在用理性的思考、创新的精神书写这份答卷。

  新布局  “三城三带”新蓝图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占据其中“一带一高”,是全市重点发展的南北两个产业带之一,市委、市政府对新区未来发展寄予厚望,要求新区成为“北京创造”品牌的主力军。

  基于此,“十二五”开局之年,新区确定了“战略产业新区、区域发展支点、创新驱动前沿、低碳绿色家园”的总体定位,提出“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质疑声随之而来。大兴区过去以农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与开发区融合后要实现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是不是脱离实际?融合后的新区能否真正实现1+12的效果?

  新区领导班子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基础弱换个角度看体现出大兴的后发优势。大兴区空间开阔,占本市平原面积的1/6,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便于各产业项目的布局。随着大兴区、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大兴的空间优势、社会管理优势与开发区的产业优势相结合,为建设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新区奠定了基础。

  一体化,就是要加大统筹发展力度,坚持一体化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实现行政区与功能区、新城与新市镇、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一体化协调发展。

  高端化,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北京创造”品牌,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实现产业集约、集聚、循环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高水平建设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国际化,就是要紧跟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进的步伐,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集聚国际优质要素,提高国际服务能力,努力建设具有国际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新区。

  大手笔布局、高起点落子。按照这个总体思路,新区提出了“三城、三带、一轴、多点、网络化”的规划设想,构建“新城-新市镇-农村社区”的新型城市体系。

  “三城”指亦庄新城、大兴新城和规划中的新航城。三座新城定位明确,亦庄新城是南部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主体平台、首都生产性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大兴新城是地区行政和文化中心、区域消费性服务业中心、南部新区的部分重要产业集聚区;新航城定位于世界城市的门户枢纽,带动高端临空产业集聚,推动南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产业化国际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区域统筹发展步伐。

  “三带”包括京津塘高速公路发展带、京开高速公路发展带和南六环路发展带;“一轴”指南中轴延长线,围绕“生态绿轴、文化中轴”的定位,对南中轴实施保护性开发,打造以生态涵养和历史文化为特色的功能轴线,规划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临空经济,建设首都中部生态涵养和文化创意发展区;“多点”是指庞各庄镇、魏善庄镇、安定镇、采育镇4个重点镇。庞各庄镇重点发展旅游、会议、休闲及专项体育产业;魏善庄镇集中优势力量发展文化创意和军民结合产业;安定镇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和都市产业;采育镇主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通过基础设施、产业设施等合理布局,实现区域内的城、带、轴、点“网络化”有机衔接和紧密配合。

  “十二五”蓝图已经绘就,新区天时地利人和。

  新机制  融合释放爆发力

  北京·亦庄,一个众人熟知的名字。

  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00余家企业入驻,聚集70家世界500强企业,企业投资总额超过240亿美元;

  万元GDP能耗仅为0.16吨标煤,远低于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和北京市的平均水平;

  327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到80%,远高于全国和北京市的平均水平;

  229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连续9年超过80%,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第一……

  19年的发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渐成为国际国内大型企业的总部基地和创新中心。如今,随着大兴区与开发区深度融合,建设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这里再次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深度融合,是更高起点的融合,更深层次的融合,更高水平的融合,用两个形象化的公式来表示,就是“1+1=1”,“1+1=∞”。大兴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深度融合,使大兴区和开发区真正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围绕新区的发展目标,合力推进各项工作;通过深度融合,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充分发挥两个优势,形成更为强劲和持久的发展活力和动力,实现新区的超常规、高水平、跨越式发展。

  围绕丰富内涵、拓展外延、突破瓶颈、提升层次,两区进行深度融合,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推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联合招商等12项工作。

  创新招商机制。产业促进部门实现两区招商人员合署办公,建立11个专业招商部,共打亦庄品牌,统一制订招商政策、统一包装策划、统一信息发布、统一形象设计、统一项目造册,建立重大项目入区统筹决策、联合互助推进机制,根据产业规划对入区项目实行统筹协调、合理布局。同时,统筹推进“一区六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一级开发。在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专门规划了总建设规模98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国际企业花园”,为企业提供现代化、专业化的产业空间,筑巢引凤,吸引国内外顶尖企业总部落户。

  创新拆迁机制。作为新区一号工程,12平方公里功能配套区建设是“十二五”产业发展拓展空间的重要支撑。去年,该项目启动后,仅仅50天时间,就完成了18个村庄、12000余人的拆迁工作,成为新区速度的生动实践。目前,安置房工程全部开工,市政建设同步推进,年内将完成14条市政道路、1座临时供热厂和1座污水处理厂(一期)的建设,配套项目幼儿园、学校、医院已经同步开建,将来村民不出社区就可就医上学,实现安心放心舒心入住新家的愿望。

  创新投融资机制。通过设立境外投资公司,打通了海外融资渠道;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成功发行第一期中小型企业集合票据;开展海外并购和资本市场融资,成功主导实施松辽股份、通用汽车电动转向与传动业务等一批国际国内并购项目,资本运作成效卓著,初步搭建起全方位面向产业的专业金融服务体系,去年通过投融资平台实现融资168亿元、产业投资59.6亿元,均为历史最大规模。

  创新人才机制。瞄准未来发展目标强力启动了人才强区大战略,构建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引领产业升级。集中推出“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和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涉及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保障四个方面的十大措施,支持高层次人才到新区创新创业。每年设立1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实施产业人才聚集工程、创新人才推进工程、海外人才引进工程、青年英才开发工程等十大人才工程;建设开放型、创新型、引领型的人才高地,为推动新区在更高起点上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

  新跨越  打造京南增长极

  卫星导航产业园、科技文化“创意港”、加油设备制造基地、北京同仁堂中药现代化产业园……今年,随着合众思壮、三盈联合、清大科华等投资额超亿元产业项目的开工建设,一批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区开始萌发。

  正在建设的北京同仁堂中药现代化产业园占地497亩,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项目计划总投资40亿元,将从事创新成果产业化生产、物流配送、药材提取处理和成药制剂生产。2013年竣工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00亿元,可解决本地就业2000人左右。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一流、绿色、低碳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园。

  今年年内,新区还将有包括德信移动终端、利德曼、利亚德等公司在内的、共计40个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总投资额高达336亿元。其中,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项目24个,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14个,大多是产业前沿项目。

  思路清、方向明、机制新、活力大,新区正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新区已初步形成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带动生物医药、新媒体、新能源汽车、军民结合、生产性服务业、新空港六大产业园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新区工业增加值11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新区工业增加值位于北京市第一位,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7.8%。

  发展,不仅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提高;不仅是规模效益的扩大,更是不断创新的进程。

  着眼产业发展前沿,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领产业发展高端,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已率先迈出坚实的步伐:

  全球竞争力最强液晶生产线之一的京东方8.5代线即将点亮第一块液晶屏,以京东方为龙头集聚康宁、住友化学、冠捷等24家液晶面板上下游产业链厂商的千亿级数字电视产业园蓄势待发;

  北京天地超云科技有限公司25款超云服务器在亦庄全线面世,从技术概念到实体操作,从首台服务器下线到全系列产品亮相,新区率先完成了云计算产业链的布局,未来这里将建成亚洲最大超云服务器生产基地;

  北京市自主品牌的北京牌首批纯电动轿车在采育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下线,将在未来3年内打造出一条年产整车15万辆、零部件配套齐全的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链;

  移动硅谷产业园的核心项目——京芯产业园、中电华通无线宽带物联网产业园项目同时奠基,依托3G、4G核心芯片技术,集聚高端移动通讯产业链,抢占物联网产业发展先机。

  北京南部新区已经描绘出新的产业发展蓝图:巩固提高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支持培育新能源及新材料、航空航天、文化创意三大新兴产业;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业、都市产业三大支撑产业。围绕做大做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构建“一个中心区、六个专业园”的产业格局,到“十二五”末期实现工业总产值8000亿元,成为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区、高技术制造业核心区,具有国际水平和影响力的新增长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Copyright© 2006 www.shoukaos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手靠手写字楼信息网   版权所有
北京通州云景东里10号0604室 TEL:+86(10)88789402 13132282109
E-mail:bjbangonglou@126.com QQ:5651564 京ICP备2024054193号-1  技术支持:手靠手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未经本网站书面许可不可转摘 北京租写楼就找北京手靠手!